本报记者杨丽君季节虽是深秋绚烂,时代却已春意盎然。10月,陇南进入最美丽、最繁忙的时节:万千景象,生机勃发。此时此刻,兰渝铁路陇南站、哈达铺站前熙熙攘攘,兰渝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圆了陇南人百年梦想;陇南成县机场刚刚验证试飞成功,距离正式通航更近了一步;此时此刻,市区白龙江畔滨江公园建设如火如荼,“一天一变”;康县美丽乡村如颗颗珍珠镶嵌在山水之间,游客络绎不绝;此时此刻,礼县西汉水畔苹果树上硕果累累、网店订单连连;白龙江两岸的山坡上,颗颗红中带紫、玛瑙似的橄榄果飘来阵阵馨香……今天,距离党的十八大召开已经过去了五年。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这是一段气势磅礴的“陇南时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年来,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省委作出的战略部署,在陇南落地生根。陇南不断深化实施“433”发展战略,全市上下风清气正、真抓实干,成功地交出了一份差异竞争、特色取胜的“陇南答卷”。发展动能逐步释放———创新,陇南发展之本。传承“拼”的苦干,发扬“创”的巧干,这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陇南实践。“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打开了陇南发展的“创新之门”“开放之门”。陇南积极发展,探索出了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陇南模式”。仅2016年,全市新增网店1715家,网店总数达到10389家;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30.35亿元,累计达到64.59亿元。这一年,陇南市还被国务院扶贫办正式命名为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市。通过电商产品的热销,互联网思维深入人心,很多新的优势,正在创新中不断显现。通过大胆创新,开通2690个政务微博、561个政务微信平台、193家政务网站,陇南组成了强有力的“微媒体矩阵”。陇南还将“互联网+”创新应用到防灾减灾、扶贫攻坚等领域,建设集数据采集、分析、共享、应用为一体的“互联网+”产业综合运营项目,为政务工作开展提供数据共享与应用支撑。迎风起跑、创新理念,陇南不断破除发展壁垒,曾经不被重视的良好自然环境也正转化为巨大的财富。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产业,建成了2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0个国家级4A景区、75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乡村旅游人数和收入以每年近30%的速度增长。创新的试验田涌动着先行胆气。陇南坚持“金”“融”并重,于2013年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2015年获得省长金融奖。截至2016年底,全市累计发放“三权”抵押贷款61.3亿元。产业发展上,陇南仍然解放思想、创新方式,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2013年开始,在全市开展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全市农业特色产业面积达到1000万亩,油橄榄、花椒、核桃、中药材种植面积均居全国前列。加强工业技改扩能、转型升级,从2011年至2015年,陇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6.7%、21.5%、19.1%、10%、9.9%,位居全省前三。补短补弱步伐加快———在协调发展理念指引下,陇南以片区扶贫、城乡一体化、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等为抓手,让城乡面貌焕新、发展成果共享。“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脱贫攻坚,协调发展是头等大事。陇南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念兹在兹、唯此为大,精准发力。***的大盘里,陇南精准聚焦重点地区:创造性地实施了25个特困连片地区集中扶贫攻坚。每年将9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80%以上的涉农项目资金投向特困片区。通过片区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社会帮扶,五年时间集中力量解决了91万群众的贫困问题,贫困发生率从53%下降到16%。(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中,不知不觉间,陇南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全市上下按照市区、县城、小城镇、美丽乡村“四位一体”建设的基本架构,城乡发展,陇南蝶变。2016年,全市计划实施城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60项,已完成投资约10.38亿元。突出生态优势,体现陇南特色,涌现出康县花桥村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交通建设上,在打通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大动脉”的同时,陇南打通“毛细血管”的工程同步协调推进,农村公路的建设把大山深处的一个个村庄相连,激活了当地经济。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陇南立足文化资源优势,建设以秦早期文化、西狭颂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哈达铺红色小镇、两当兵变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乞巧文化、白马人民俗文化为代表的民俗文化。陇南处处显现着厚重的文化底蕴,给人以无尽的性情陶冶。生态建设成效斐然———从“竭泽而渔”到“蓄水养鱼”,陇南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写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四季更替,时间像凌云的彩笔,将大地描绘得斑斓多姿,一笔又一笔……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陇南时间”的颜色,既有经济的发展,又有山川的翠绿。陇南紧紧围绕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一目标,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出了一条差异竞争、特色取胜,繁荣经济与保护生态融合互动、为民富民与强市兴市统筹推进的发展新路子。一项项呵护生态的创新举措稳步推进: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文明长廊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生态文明示范市、“两江一水”综合治理等顺利推进……工业发展中,陇南始终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首要位置,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如金徽酒厂通过优化周边生态环境,让厂区既是生产场所,又是4A级景区。旅游业上,各县区依托特色旅游景点,走生态文明新农村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路子,2016年全市乡村旅游人数达到687.75万人,同比增长17.2%;旅游收入13.37亿元,同比增长11.32%。此外,全市完成造林59.4817万亩、加快推进“6363”水利保障行动、水和大气污染治理效果明显、尾矿库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进展顺利、建成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陇南以经济开发促进生态建设,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开发,让绿水青山不断变成群众的“绿色银行”。对外开放步履坚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陇南大地上解放思想、开放发展的气息越发浓厚,一场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热潮迅疾奔涌。从陇南市情出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认识到,要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必须全力扩大对外开放,激发内力,借助外力,形成合力,为此开展了多形式、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活动。围绕资源禀赋,过去五年内,陇南举办的节会盛宴接连不断———先后举办了白马、乞巧等文化节会和油橄榄、核桃、花椒、苹果、中药材等产销对接洽谈会,硕果累累,企业慕名而来,项目相继落地,开放开发氛围扑面而来。眼下,一场更为盛大的盛会正风起云涌。第26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将于10月22日———28日在陇南举办,期间将举办青岛陇南东西部扶贫协作论坛、中国西部电子商务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通过节会推介,将使更多的人走近陇南。此外,陇南还积极组团参加兰洽会、文博会等节会,大打“服务牌”“政策牌”,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营造良好的开放投资环境,不光引进了更多招商引资项目,还为本土企业寻求战略合作提供了更大平台。不光是节会效应,陇南还通过《梦回陇南》《故乡陇南》等音乐宣传片方式,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上宣传推介陇南,好多网友都在感慨自己通过这些MV重新认知了陇南。硬环境也更“硬”。日趋完善的交通立体网络,铺设的更是陇南对外开放的新路基。先是2013年年底作为兰海高速一部分的武罐高速通车,打开了陇南南大门,陇南与成都、重庆实现全程高速化。2014年11月,成武高速建成通车。2016年年底兰渝铁路岷广段开通,结束了武都区、宕昌县不通火车的历史。如今,陇南交通迎来又一轮飞越发展。兰渝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地处兰渝铁路中间位置的陇南,与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昆明、贵阳等城市的距离大大缩短;陇南成县机场刚刚试飞成功,距离正式通航更近了一步。完善的交通运输发展框架,铺设的不仅是道路,而是陇南对外开放的新路基。作为“一带”和“一路”的重要接点,陇南无论是向南还是向北,都将“左右逢源”,完美融入这列全球最大、最快、最安全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列车中。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是担当,更是庄重承诺。陇南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民生是发展永恒的落脚点。陇南在奋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进程中,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书写了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2012年至2016年,陇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大幅提升,成为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五年。5年间,陇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突破4000元、5000元大关,摆脱了全省末位。2016年达到5859元,再次创出历史新高,比2012年增加2176元,年均增加544元。优质教育公平可及,仅“十二五”期间,陇南教育经费总投入156亿元,比“十一五”增长75%。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优化基层卫生资源配置,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2%。此外,在城乡居民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围的同时,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市棚户区改造扎实推进。出台支持大学生、务工人员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等系列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实现全覆盖,建成“乡村舞台”2092个。改善民生,暖民心的举措也在加码。五年来,陇南农村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在房屋、取暖、饮用水等方面均有很大变化,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16年,陇南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5.6平方米,比2012年增长12.6%。同时,着力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尤其通过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和网络论坛等,坚持网上问政、网下发力,使网络问政、议政、理政成为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回望一路成就,眺望前方道路。陇南的新征程,将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在时代的画布上继续浓墨重彩,尽情挥洒,展开一幅逶迤磅礴的新一轮画卷……(压题图片:兰渝铁路武都区汉王特大桥)
新闻推荐
成县讯(通讯员费霏)国庆、中秋小长假期间,成县以全域旅游理念促进文化游、生态游、乡村休闲游,迎来“最热”小长假。截至10月8日,成县共接待游客17.7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930.78万元,同比增长22.1%和21...
成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成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