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沈博琼通讯员吴鹏
成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南部山区,这里素有“陇上江南”、“陇右粮仓”的美称。然而,即使有景
色秀丽的青山绿水,这里依然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农行甘肃分行因地制宜创新金融扶贫模式,瞄准农民致贫根源精准发力,让当地农民和企业有了奔头、尝到甜头。
贷款参股,让“红日子”年年有
“是农行的贷款给了我们一家希望,让我们的日子有了奔头!”现在,家住成县红川镇韩庄村的韩永利总是笑容满面。2008年,在矿山企业打工的韩永利意外受伤,从而失去了干重体力活的能力。韩永利寻访了许多用工企业,但无一家敢用他,几年来只能通过几亩薄地维持生计,最终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去年,农行成县支行为韩永利发放5万元“金穗惠农***贷款”,并在农行的帮助和指导下,他用这5万元参股了当地很有实力的成县金瑞牧业有限责任公司,随后又被该企业吸纳为员工,这样一来他一年的收入净增28000多元,如今的他一改往日的愁眉苦脸,换来的是喜气洋洋。
农行成县支行行长韩会军介绍,成县支行把支持小微企业与***有机结合起来,采取与效益好,群众认可度高的企业、合作社建立帮带关系,签订脱贫带动协议,以贫困户***贷款作为股金向帮带公司、合作社入股分红,贫困户也可向企业投工投劳赚取务工费,这样既帮带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又解决了企业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实现了企业和贫困户双赢。
据了解,截至目前,成县有44家涉农公司、合作社、能人大户,带动800多户贫困户以***贷款参股企业,参股金额达4000多万元。像韩永利一样,他们不但可以参股、务工赚钱,公司还为他们管食宿,并出资买了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合作社+农户,让“致富路”越走越宽
“如今,我家不仅用贷款种上了中药,而且种出的药材也不愁销路,这都得感谢农行啊。”家住成县镡河乡石榴村的李应虎的喜悦溢于言表。过去,由于思想观念保守,李应虎一家每年都靠6亩多地种小麦生活,全家年收入也只有5000多元,一家四口过着紧巴巴的日子。2014年底,在获得农行成县支行5万元的“双联惠农贷款”后,李应虎将5亩地改种中药材。
为使种出的药材能丰收并且收购有保障,农行成县支行积极推广“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该行为当地大型合作社推荐有能力、有发展意愿的农户,促使他们达成购销协议。同时,由企业提供最初的生产资料,让贫困户自己管理,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最后企业按市场价或略高于市场价进行回购。
成县鑫园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是镡河乡很有名气的涉农企业,是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以及蔬菜种植、销售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每年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李应虎的中药材,而且还为其家人提供就业岗位。如今,李应虎一家的年收入近5万元,不仅走出了贫困的阴霾,更为其他贫困户树立了榜样。
据悉,近3年来,成县支行发放“双联惠农贷款”、***贷款、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累计达到6.1亿元,惠及1.2万农户,其中,有7000余户农民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增收致富。
驻点帮扶,让村容村貌得到改善
成县支行“双联”驻村帮扶点城关镇柳垭村是一个贫困人口最集中的边远贫困村。农行成县支行将服务“三农”与双联行动、***无缝对接,不断推动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该行机关干部员工进村入户,与扶贫户同吃同住,干实事、查实情、扶真贫,认真落实“一户一人”***要求,沉下心来推动扶贫工作,驻村基础工作明显夯实。
该行根据柳垭村实际情况,拟订帮扶措施,完成贫困户建档立卡、大数据平台信息录入、土地确权工作,为柳垭村农户发放双联惠农贷款52笔310万元、发放惠农***贷款11笔55万元用于种养殖。支持2个专业合作社,分别发放农户生产经营贷款30万元共60万元,种植经济林50亩、中药材160亩,带动社员脱贫致富。
针对柳垭村产业特色、种植模式、资金需求等特点,成县支行在尊重群众发展意愿的基础上,制定发展规划,开展产业帮扶。该行购买核桃树苗700株,协助技术员嫁接3000多株,承担嫁接、涂白等费用17100元。同时,针对该村种养殖户技术短缺的问题,该行举办种养植等培训班2期,培训农民技术员140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贫困户发展生产能力。
在此基础上,成县支行为柳垭村修建人饮工程1处,保证全村人畜饮水得到满足,帮助该村实施“农网改造”,解决农户用电问题,并维修硬化通社公路800米,让村民不再雨天一身泥。经过成县支行3年多来的倾情投入,柳垭村的面貌有了大幅改善,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
新闻推荐
新学期开始,成县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成联合执法组,对乡镇辖区校园周边商店及饮食摊点进行了食品卫生安全大检查,净化了校园周边食品卫生环境。 本报通讯员&...
成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