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新闻 宕昌新闻 两当新闻 徽县新闻 成县新闻 西和新闻 礼县新闻 康县新闻 文县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陇南市 > 成县新闻 > 正文

在创新中实现“蝶变”——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践行普惠金融服务纪略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2016-06-29 23:42   https://www.yybnet.net/

“核桃宝”信贷支持乡亲们广种“摇钱树”,漫山遍野的核桃林已成为富民强县的“绿色银行”。成县农信人发扬“背包银行”优良传统,理事长孙少君带领干部职工通过访农家、进田间、做调研,确保普惠金融服务落地生根。惠农信贷支持的“一村一品”和***模式催生了一批名副其实的“特色村”,富民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牡丹宝”信贷支持的蔬菜、蚕桑、蓝莓等特色产业不仅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而且促进了县域经济的繁荣。

犀牛江,蜿蜒曲折,一路欢歌。伴随着历史前进的脚步,素有“陇上江南”、“陇右粮仓”美誉的成县,被联合国非物质遗产保护组织确定为“千年古县”之一,并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

踏着时代发展的节点,抓住每一个创新发展的机遇,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创新信贷产品为抓手,践行普惠金融服务,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富民产业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反哺“三农”;成功“蝶变”为助力县域经济长远发展的“新引擎”。

“核桃宝”广种“摇钱树”

仲夏时节,走进成县,放眼望去,无论是在公路两侧、房前屋后,还是在崖前沟畔、山坡林间,满目皆是茂密的核桃林,一串串翠绿的核桃压弯了枝条,漫山遍野的核桃树上硕果累累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

提起成县50万亩的核桃产业,产量和质量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和“核桃标准化示范县”,2014年8月“成县核桃”获得国家质监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里成为全国核桃生产的重点县。

正因如此,核桃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成县气候温润,光热资源丰富,种植核桃的历史悠久。近年来,该县提出了再造一个“永不枯竭的绿色铅锌矿”的发展思路,农信社创新研发“核桃宝”信贷产品,支持打造富民强县的“绿色银行”,扶持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发展核桃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推动核桃产业提质增效,促进核桃产业开发飞速发展。该联社为小川镇个体工商户累计发放1755万元贷款用于核桃及农副产品加工、购销。在“核桃宝”信贷的支持下,先后建成丰产示范园2万多亩、采穗园2700多亩、苗木繁育圃5000多亩,建成核桃专业村200多个,发展万亩核桃林带11条,目前,全县已发展核桃50万亩1100万株。特别是在双联行动中,农信社整合信贷资金,实施普惠金融服务,有效提高了全县核桃产业快速发展。

华龙恒业农产品公司位于成县小川镇,该公司主要经营核桃产品加工、销售和核桃繁育种植。近三年,农信联社采取农信社+公司+基地+互联网的经营模式,累计信贷支持4500余万元,帮助该公司建成有机核桃种植基地4000多亩。有了充沛的信贷资金保证,该公司的产销规模迅速发展,不仅增加开发了花椒、核桃、木耳等有机农产品;并在小川镇建成了核桃电商孵化园,增开了网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均销售额达1.5亿元。今年农信联社再次给予信贷资金1500万元,支持该公司引进了核桃油生产线,设计生产能力2000吨,从此告别核桃油外加工的历史。华龙恒业被评定为“陇南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甘肃省农牧厅认定为甘肃省第六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该公司销售部经理单利民介绍,靠着农信社的大力支持,华龙恒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真正成为带动全县核桃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解决4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直接从事核桃生产的受益农户达3万至4万人。关键是“核桃宝”信贷有力促进了成县核桃产业优化升级。

在“核桃宝”信贷支持下,成县先后建成了贯穿纵横全县的城关至镡河、支旗至宋坪、城关至二郎、抛沙至纸坊等4条万亩核桃林带,发展了陈院大垭村、城关南山村、红川东槐村等一批核桃专业村,实现了全县核桃适生区全覆盖。

尹云惠是一名下岗职工,创业之初遇到资金困难,2011年农信社给予10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其成立宏远土特产品公司,建设厂房,收购加工核桃,当年成功注册“成州之春”商标。近三年农信社累计信贷支持520万元,建成核桃种植基地50多亩,年加工、销售优质核桃仁500多吨,产值达1300多万元。成为“六个核桃”等知名饮品企业的供货商。尹云惠说,农信社的“核桃宝”支持广种“摇钱树”,小核桃好比财源滚滚来。

近年来,农信社创新金融服务,采取扶持大户建园的方式,先后信贷支持在全县建成了陈院陈庄、红川丁家沟等50亩以上的核桃园100个,100亩以上的核桃园50个,500亩以上的核桃园5个等34个标准化核桃示范园。“核桃宝”信贷支持培育的核桃这一绿色主导产业,生动地勾勒了成县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升级求变之路。在这条路上,成县农信社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农信人发扬“背包银行”的优良传统,用汗水和心血精心浇灌和呵护核桃树,让上千万株核桃树变成“绿色银行”,造福26万成县人民。

“牡丹宝”催开富民花

一条条宽阔平坦、纵横交错的乡村公路,打通了昔日乡、村间的通途和产业发展的“瓶颈”,一片片绿茵茵的核桃园、蔬菜大棚,遍布在各山梁、川坝……在成县农兴庄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翠绿的树苗、鲜嫩的蓝莓,一簇簇,一垄垄,展露出特色产业发展的可喜局面。“今年在成县联社4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下,我流转土地20亩,成立了店村蓝莓示范种植园,一亩地收入可达1.5万元左右。”正在田间查看蓝莓长势的回乡创业青年安小辉高兴地给记者介绍。近日,记者到成县采访,沿途所见所闻令人欣喜。

陇南作为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近年来,农信社抓住“***”这一“牛鼻子”,通过创新“牡丹宝”、“核桃宝”等信贷产品、降低贷款门槛,采取农信社+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的模式,大打金融扶贫牌,大兴产业帮带路,开创出生产扶贫双赢的可喜局面。

抛沙镇村民安小辉以前在外务工,2013年返乡创业,在农信联社4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下,成立了农兴庄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搞起了养殖业,目前存栏羊180多只,去年收入20多万元。由于养殖场的羊粪是种植蓝莓的最佳有机肥料,今年,农信社为其投放“牡丹宝”信贷,支持安小辉引进种植蓝莓。望着茁壮成长的蓝莓苗木,安小辉信心十足,蓝莓是多年生杜鹃科灌木,一次性投资,挂果量逐年递增,五年株一棵可产蓝莓半斤左右,预计到年底蓝莓种植面积可达到50亩。

近年来,农信社按照地方政府提出的富民产业发展战略,创新信贷产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支持规模养殖业发展,规模养殖场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以大兴科技养殖公司、金瑞牧业公司、田园中药材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种养骨干企业,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快速规模化发展。

在农信社的信贷支持下,下岗职工王平定两年前创办起了大兴科技养殖公司,去年出栏1030头,收入达160多万元。目前存栏猪2780头,今年种猪销售额已达400多万元。最近,农信联社再次给其解决500万元信贷资金,帮助扩建猪舍,扩大规模后的养殖场预计年销售额可达到3000多万元。该公司总经理王平定感慨地对记者说:“是农信社的信贷为大兴科技养殖公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其实,王平定最早做煤炭和矿石生意时,都得到农信社几万元到十几万元的信贷支持。如今,让王平定赞叹不已的是农信社的金融服务更加快捷方便:“我们生意人对信贷资金需求时间性强,成县联社办贷手续简便,放款迅速,是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好帮手。”

的确,有了农信社的特色信贷支持,以核桃全覆盖,蔬菜、蚕桑、养殖并重发展的四大主导特色产业在成县形成蓬勃发展之势。农信社以普惠金融、***为引擎,正在带动全县特色产业的迅猛发展,惠农信贷把特色产业由前期“培育”阶段提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信贷支持的“一村一品”和***模式催生了一批名副其实的“特色村”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

“电商通”成为富民增收的“加速器”

成县自然生态资源富足,特色农产品种类丰富,但过去由于受山大沟深、运输不便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民只能将生产的农产品在本地集市售卖,或者由外地商贩进行收购,销售渠道单一,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产品“难卖贱卖”问题突出,贫困群众脱贫任务艰巨。

从2013年开始,成县在西北率先尝试发展电子商务,破解“农民收入哪里来”,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成县农产品电子商务通过政府推动、惠农信贷支撑和市场拓展,实现了农产品与网络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开辟出了一条网上销售农产品的新渠道。

为了实现电商扶贫新模式,近年来,农信社以农产品网络销售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创新研发“电商通”信贷产品,大力支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逐步探索出了符合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实际的电商扶贫模式,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同时被阿里巴巴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等国内电商研究专业机构作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的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2014年,在农信联社2300多万元信贷支持下,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华昌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在成县如期奠基开建。一期工程今年8月份投入使用后,一铺三店的入住商户可实现实体店、电商平台、仓储,线上线下同步经营,建成后将成为陇南电商唯一指定电商培训基地。华昌电商产业孵化园负责人陈利威告诉记者,最近,农信社又给予1500万元信贷资金,保证了孵化园项目按期竣工。同时,该园区建成后成县联社准备在园区设立营业部,为各类商户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信贷服务。

为了不断拓展金融市场,让更多的人享受普惠金融服务;农信社以电子商务发展为契机,不断调整信贷结构,创新丰富信贷品种,累计发放电商通贷款2220万元,核桃产业贷款9000余万元,油牡丹产业贷款5180万元(种植油牡丹约2000亩)。竭力支持电子商务产业的信贷需求服务三农,实现地方经济跨越发展。90后青年刘琪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专注经营以陇南土特产销售为主的电商产业。去年农信联社给予20万元“电商通”信贷资金,支持成立了绿源电子商务公司,刘琪从以前的小打小闹一下子上了规模,迅速发展;从去年到目前线上销售140万元,销售最多时一天有一两千个订单。在“电商通”信贷的支持下,目前与100多户贫困户签订了代售协议,上月,短短10天就销售大樱桃一万多斤,销售额达30多万元。

为了使电商扶贫与农信社服务三农形成有机对接,有效解决网店资金周转问题;农信联社充分发挥营业网点多、服务面广的资源优势,为从事农产品生产、收购和电子商务产品购销的个人和公司,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同时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产品依托,不需抵押、担保,一次核定、随用随贷、阳光办贷;并探索发放“三权”抵押贷款,竭力支持了全县电商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特色产品培育”、“网络供应平台”、“快递网点覆盖”、“金融信贷支持”的电商发展模式。通过“电商通”信贷的培育,目前全县共发展网店890家,成立电子商务企业21家,物流快递企业42家,建成网货供应平台24家,电商覆盖全县17个乡镇245个村,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实现累计销售额3.7亿元,带动贫困群众就业4100余人;全县81个贫困村已通网,鼓励帮助贫困户开办网店85个,全县265个网店与3862个贫困户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农产品1120万元,电子商务助农增收人均达295元。特别是通过网店代销贫困户农特产品和代购生产生活资料等方式,有效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弥补了农业生产发展的短板,促进了县域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农村信息化,为农业发展创造了新业态,树立了农村电商发展新标杆。

妇小贷“贷”出新天地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推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成县联社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创新信贷产品,为创业者打造各具特色的大众创业服务平台。

“依靠妇女小额信贷支持,我扩大了鸡舍,购买了上千只优质土鸡苗,从此开始规模化发展。”近日,店村镇新村村民乔强强笑着对记者说。

乔强强创办养殖场将近十年,2012年,农信联社给予3万元的妇女小额信贷资金,支持扩大养殖规模。去年,农信社再次投放3万元信贷,帮助改扩建了鸡舍,使养殖数量从最初的1000只鸡逐步发展到现在的9000多只,如今年均收入达到了14万元左右,家里购买了小轿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村支书任根全给记者介绍,新村的主导富民产业是土鸡养殖和蔬菜种植,全村25户养鸡户都得到了农信社的妇小贷支持,还有60%以上的蔬菜种植户也靠惠农信贷走上了致富路。如今全村人均收入超过了7000元,已实现脱贫致富。

不仅是农信社创新金融服务,支持新村发展起了主导富民产业,该联社持续推进妇女创业小额贷款的投放,共发放妇小贷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316户、余额达2,504万元;2012年,尹寨村青年农民王剑在农信社5万元妇女小额信贷支持下办起了养鸡场,成立了冠霸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去年散养的6000只生态鸡销售一空,收入40多万元。今年,农信联社又支持20万元,帮助扩大育雏鸡苗1万只,建造一个有机肥料加工厂,实现绿色循环养殖产业。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农信社给村里的10户贫困户每户发放5万元***信贷,王剑将这10户贫困户吸纳到合作社,贫困户带着5万元入股到合作社,目前合作社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120多亩,贫困户可享受每年保底分红,既解决了合作社的规模发展,又帮助贫困户找到致富的新路子,王剑被乡亲们推举为创业致富带头人。

妇小贷为发展富民产业“贷”出一片新天地,助推了当地一大批妇女实现了创业就业,培养了一批巾帼致富带头人和创业先进典型。2012年,农信联社为村民张驰投放妇女小额贷款5万元,支持种植桔梗、党参、黄芩等中药材面积达到了150亩。去年,农信社再次给其投放5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流转土地100亩,扩大了药材种植面积,平均每亩收入6000多元,成了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小额贷款服务的实施,使基层农村妇女逐渐从活动型向服务型转变,增强了农信社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有效缓解城乡妇女创业发展的资金难题,得到广大创业妇女对农信社的进一步信赖。

创新金融服务助力“三农”

近年来,随着该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蔬菜产业成为山川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尤其设施栽培等新技术的使用,使全县蔬菜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农信社以此为契机,因地制宜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瞄准富民增收产业精准发力,让当地菜农和农产品企业有了奔头、尝到甜头。

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目前该县蔬菜年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014年,农信联社给予120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陇南同丰蔬果储备公司建成8个库容量达3000吨的恒温库。同丰蔬果储备整体建成后将成为陇南市最大的果蔬储备库。

近年来,该联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着力落实省联社的总体部署,全面践行“三大战略”,结合***及双联行动的深入开展,以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抓手,以推广创新信贷产品为手段,把惠农贷款用于“三农”发展的同时,自身经营效益呈现出持续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上年度,该联社各项存款余额273,087.71万元,较年初净增31,544.18万元;累计发放***小额贴息专项贷款1,300户、金额6,125.5万元;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7,639户、余额25,181.38万元;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316户、余额2,504万元;“电商通”贷款余额达2,220万元,“核桃宝”贷款余额1,120万元,“牡丹宝”贷款余额达5,180万元。实现各项收入20,968.50万元,同比增收3,757.6万元。

新常态下,该联社审时度势,调整经营思路,坚持服务“三农”,以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抓手,优化信贷结构,扎实推进“管理年”活动,紧扣“改革发展、创新驱动、普惠法治”主题;以发展普惠金融服务为主线,充分利用人缘、地缘优势,巩固农村金融阵地,开拓城市金融市场。同时积极开展对“双联”帮扶点陈院镇马坝村的帮扶,领导班子结对帮扶特困户5户、贫困户25户,发放***贷款17户、74万元,出资1.46万元用于村级卫生室建设及学生书包文具购置。

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孙少君表示,今年以来,农信联社全面践行省联社“三大战略”,进一步强化市场意识和客户意识,充分发挥经营灵活的竞争优势;结合***工作的推进,进一步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坚持做优“核桃宝”、“牡丹宝”、“电商通”等信贷创新产品,推广电子银行业务;同时广泛开展优质文明服务,公开业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创新金融服务助力“三农”和富民产业发展。

锐意进取蓄势腾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金融创新,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近年来,成县农信联社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积极践行“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服务理念,成为这片热土上“普惠金融”的引领者、倡导者和践行者。截至去年末,该社各项贷款余额218,137.5万元,较年初净增54,051.22万元。累计发行飞天卡13,187张;开通个人网银245户、企业网银20户、手机银行770户;布放ATM 机7台、POS 机26台。

为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农信社近年来从转变职工服务观念入手,完善服务功能,切实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新信贷产品,满足百姓发展生产贷款需求,助力农民增产创收。首先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成功经验运用到扶贫攻坚的全过程,加强对农户的评级授信,实现金融业务拓展同扶贫开发的协调发展。同时秉承和发扬“草根银行”、“背包银行”优良传统,农信员工通过访农家、进市场、做调研,确保“阳光办贷有章程,金融服务有承诺”。

今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

成县农信联社将继续坚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宗旨,将***和“双联”行动结合起来,转变经营理念,找准支农关键点和着力点。继续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力度,全面推广农户联保贷款,以解决农户和小微企业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行业的信贷资金需求。做强信贷创新产品,推广“核桃宝”、“牡丹宝”、“电商通”等信贷创新产品,助力县域经济产业转型发展。

现代银行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电子银行业务的竞争;因此,该联社继续加大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无卡支付等业务的服务和推广,加快电子化金融服务功能建设,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该联社党委副书记、主任李云龙介绍:近年来,联社紧紧围绕省联社“232”工程、“三大战略”的贯彻落实,依托省联社培训平台,分批次地开展市场营销、综合业务操作规程、金融法律等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操作水平。去年组织开展培训9期、培训员工612人次;以创建文明规范服务星级营业网点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行优质文明规范服务,不断提升网点服务水平,继续深入持久地做好“双联”工作,通过“双联”扶贫济困,检验服务“三农”的成效,提高干部员工为民服务的意识。

推进农商行改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加快体制改革,向农商行迈进,该联社把创建规模最大化、网点形象化、改革创新化、队伍素质化作为各项工作的重心来抓,使普惠金融服务让百姓享受改革发展的红利。

理事长孙少君表示,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成县联社改革发展的关键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县农信人将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决心和信心,真抓实干,锐意进取、蓄势腾飞;在创新中实现“蝶变”,为全面开创普惠金融服务新局面,支持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和农民增收而努力奋斗!

新闻推荐

双联助推成县核桃产业迈上新台阶

本报成县讯(通讯员张平良)通过多年努力,作为“中国核桃之乡”的成县已建成了49万亩1100万株的核桃产业基地,农民人均达到50株,基本实现了核桃适生区全覆盖。2012年,成县核桃产...

成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乡村医生的心里话2012-11-24 00:16
猜你喜欢:
王湾村人的好日子2012-07-25 00:52
评论:(在创新中实现“蝶变”——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践行普惠金融服务纪略)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