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柳州 今日柳江 今日柳城 今日鹿寨 今日融安 今日融水 今日三江
地方网 > 广西 > 柳州市 > 今日三江 > 正文

再访“寄错感谢信”中的受益学生莫桃露 受资助9年的她,选择回乡教书

来源:南国早报 2020-10-14 13:58   https://www.yybnet.net/

当年的报道。版面截图 2013年12月拍摄的塘二小学外景。莫桃露2002年至2008年在该小学读书,当时学校门前的地面和路面都没有硬化。 受访者供图 莫桃露在给学生上课。 受访者供图

智面未来南国早报创刊25周年特别策划

·回访热点新闻当事人

南国早报记者王世杰

15年前,一封寄错的感谢信受到爱心人士关注。最终,两名贫困小学生都获得了资助。15年过去了,这两个孩子现在怎么样了?近日,南国早报记者对此进行了回访。

1回顾

寄错的感谢信引出感人故事

2005年初,南宁市民谢女士和儿子参加了南国早报策划的“城里红包VS乡下书包”活动。同年8月16日,他们收到了一封感谢信,寄信人是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塘二小学三年级学生陈代科。奇怪的是,陈代科并不是谢女士结对资助的对象。

谢女士马上给早报打来电话,要求记者帮查询陈代科有无其他资助人,并表示:“如确实没有,我们一定会帮助他。”

随后,记者经多方了解得知,陈代科的家庭相当困难,父亲先天残疾,全家财产不足2000元,是当时受资助者中最困难的一个。资助陈代科的是南宁市的两名小朋友,而陈代科写的感谢信因种种原因,阴差阳错地寄到了谢女士手中。

谢女士得知情况后,立即给陈代科汇了100元学费,“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谢女士的一番忙碌感动了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她的同事李彦表示也想资助一名家境贫困的小孩。最终,李彦选择了塘二小学三年级学生莫桃露作为资助对象,并很快将100元学费汇了过去。

2感动

好心人连续9年资助寒门女生

虽然这次南国早报记者没能联系上陈代科,但今年国庆假期,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莫桃露的电话——她现在已经是一名老师了,而且就在当年自己就读的塘二小学教书。

“从小学三年级起,李阿姨一直资助我,每个学期100元,连续9年从未间断,这令我很感动。”莫桃露说,上大学之前,家里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想要打电话就要去到很远的地方,还要等上很久才能打。所以,她每个学期都是通过写信向李彦汇报学习情况。

莫桃露说,在那9年里,她还收到过李阿姨寄来的课外书,还有月饼,每次收到礼物都非常开心。

“对于李阿姨的资助,可能现在有人觉得这钱并不多,但那时的确减轻了我家里很大的负担。”莫桃露表示,李阿姨都是通过邮局汇款的方式把爱心款寄出。她上初中之前,村里还没有通车,每次都是父亲陪着她,走四五公里的山路去邮局领汇款,“这是我最开心的日子”。

3选择

女孩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当老师

莫桃露从小就想当一名老师。高中毕业后,她和父母商量,也征求了李彦的意见,最终大家都同意她选择就读师范院校。

2014年,莫桃露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大一报到时,李阿姨专门到学校来看我。”莫桃露说,上大学后她买了手机,才和李阿姨互留了电话并加了微信,到目前都一直保持着联系。

上大学以后,有了助学贷款,莫桃露贷了两年。“父母担心我将来还款压力大,大三就没让我贷款了,向亲戚借钱凑够了学费。”此外,莫桃露大一时还获得了5000元奖学金,毕业后不久就还清了助学贷款。

2017年,大学毕业的莫桃露回到以前就读的塘二小学,成为一名教师。

“当年教我的老师还在学校教书,看到我回来当老师,他们都很惊讶。和昔日的老师成为同事,我也很激动。”莫桃露感慨良多。

莫桃露说,以前在塘二小学读书时,教室都是木房子,下雨会漏水。两三个同学挤在一张破旧的课桌上课。现在条件好多了:木房子变成了教学楼,教室宽敞明亮,学生们还有免费午餐,课本和作业本都不用交钱。

2017年,塘二小学有两名教师,年龄分别是58岁和55岁,都不怎么会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我希望能给这里的孩子们带来更加先进的教学方式。”回到塘二小学的莫桃露成了这里最年轻的老师,当她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课时,孩子们都觉得很新鲜。

4心愿

好好教书不让学生童年留遗憾

莫桃露说,选择回到塘二,也是为了能更好地照顾父母和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已年过八旬,爷爷身体不好目前卧病在床;弟弟在读初三,父母则在家务农,种的水稻刚够一家人口粮,到了春天则种一点茶叶补贴家用。

谈到引出这一故事的陈代科,莫桃露说:“陈代科和我是小学同班同学,当时他的成绩也很好,在班里都是前三名。或许也是因为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后就去广东打工了。”她认为,如果当年陈代科也读高中上大学,说不定也会像她这样当一名老师。

“现在的孩子很幸福,从小学到初中,读书基本上不用花家里什么钱,家庭困难的还有补助。我有信心把知识都传授给孩子们,让他们好好学习,不再让童年留下遗憾。”莫桃露说。

新闻推荐

三江篇 高铁飞驰引客来 美丽侗乡旅游旺

游客到三江体验原汁原味的侗族风情。龚普康杨肖摄南国早报记者唐晓燕通讯员龚普康山呼海应,飞驰的高铁拉近彼此距离。随着...

三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三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再访“寄错感谢信”中的受益学生莫桃露 受资助9年的她,选择回乡教书)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