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旁村小学的几名女生在学习演奏乐器。通讯员 梁克川/摄
南国今报记者石红星
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岑旁村有个外号在当地相当有名——“送饭村”。这个有趣的外号引起了“千名记者一线行”采访团记者们的兴趣,但当得知外号背后的缘由时,记者们无不为这个贫困山村奋力摆脱贫困的努力而感动。
以前,该村的孩子小学毕业考上初中后,要到距村7公里外的富禄乡中学读书。由于经济困难,不少孩子因支付不起在校的基本生活费而面临辍学。为了能让孩子们继续读书,从1984年起,家长们每天轮流从村里给孩子们送饭,“送饭村”由此得名。
“1984年以前,只有家里有点余钱的孩子才能到乡中学去读书。”63岁的岑旁村小学老校长陈海林介绍,当时不少孩子考上初中后,因没有伙食费被迫辍学。1984年起,村里每天派几名家长,把各家给孩子准备好的中餐、晚餐和次日的早餐,一起走山路挑到榕江河边,再乘渡船过河到富禄码头,等孩子们中午放学后,来到码头吃饭,并把晚餐和次日的早餐带回学校。
“我们给孩子们装的全是糯米和酸菜,不易变质,那时酸肉都很少。”陈海林说,他的儿子和女儿分别在2000年和2003年到中学读书,他妻子给两个孩子送了6年的饭。后来儿子考进柳州卫校,毕业后到融安一乡镇卫生院当医生;女儿陈婧仙2012年从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毕业,在外工作几年后于2016年考回村里当了一名乡村教师,成了自己的同事。
2008年,柳州市对所辖融安、三江、融水三县农村学生午餐实行全免费,再加上国家提供的内宿生生活补助费3元(小学2元),孩子们的一日三餐终于不用发愁了,岑旁村的家长们才停下了送饭的脚步。
送饭的脚步虽然已经停下,但这段帮助孩子用读书改变贫困的历史,已成为岑旁村一个特殊的标签,成为激励村里孩子们努力学习的精神动力。“父母给我送饭的那三年,改变了我的一生。”岑旁小学33岁的现任校长陈武峰告诉记者,他上初中的三年里,每天都能吃到村里送来的饭。2015年大学毕业后,为了在父母膝前尽孝,为了回报家乡,陈武峰回到村里当起了乡村教师。他说,他经常给学生们讲述这段送饭的故事,激励大家努力学习。现在岑旁村的村民依然对孩子上学尤为重视,全村没有适龄儿童辍学,且每年都有十几位学生考取大中专院校。
■数据
今年,三江侗族自治县已发放义务教育段寄宿生生活补助和非寄宿生生活补助1350.8125万元,受益学生30786人;
发放高中国家助学金362.175万元,受益学生2442人;
享受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学生40153人。
新闻推荐
据柳州市气象局最新天气预报信息显示,受高空槽、低涡切变线共同影响,预计6月24日至26日,柳州市将有暴雨,局部大暴雨到特大暴...
三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江侗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