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晚7时30分,三江侗族自治县洋溪乡中心小学热闹非凡。来自全乡各个村小、教学点的孩子们在这里进行文艺汇演,迎接即将到来的“六一”国际儿童节。与小学只有一墙之隔的洋溪乡中学校园里,初一学生们站在走廊上观看演出,不时为学弟学妹们的表演呐喊助威。
“老师说了,虽然我们都上了初中,但从年龄上来讲,我们还可以过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以后就过青年节了!”走廊上,今年14岁、正上初一的学生秦保健如是说道。
4年前,位于大山深处的三江洋溪乡安马小学寨全教学点,教学条件十分简陋,当作教室的吊脚楼三面透风。当时,秦保健和他的10个小伙伴,是教学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也是那座“服役”了30年的破旧吊脚楼的最后一批学生。
三江洋溪乡安马村驻村第一书记侯绍杰告诉记者,全村的贫困户中,贫困留守儿童有108人。近年来,得益于当地加大对村小和教学点的教学楼修建力度,安马村寨全教学点告别了木质结构学校的时代。当地留守儿童不仅搬进三层高的教学楼,读书的人数逐渐增加,他们还能在教学点就读至小学五年级,有效地防止留守儿童因上学路途远而辍学的发生。
如今,当年在破旧吊脚楼里努力读书的孩子们,大多已年满13岁。他们走出大山,进入初一就读,即将告别儿童时光。今年被评为柳州市“品德优秀学生”的秦仁金说:“当年在吊脚楼教室里读书的时光,虽然艰苦,但却磨炼了我们的品质,让我们更渴望走出大山,希望有一天能到更远的地方学习知识。”
本报记者 黎寒池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真的没想到,以前村民们随意放鸡、鸭叮食的稻田,现在却成了村里的‘致富田\’,这都是土地托管的功劳!”进入5月农忙时节,田间...
三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三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