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风物屡屡出现在作家的文章中。今报记者卿要林 摄
今报记者岑炜鑫
这是一条曾经帆船点点,碧波如缎,间或倒映烟黛翠竹、草绿塔杉、粉脂杜鹃的河,这条河叫贝江。
这是一名柳州作家描写贝江的句子。很多我们熟悉的风物,经过隽永的文笔刻画出来,总能产生情愫。就如很多文艺青年当年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开篇第三章即是写柳侯祠,细雨绵绵寄情于景的抒发,怕是给了很多本地少年最早的文艺启蒙。柳州苗族作家韦晓明,几十年来寄情于家乡风物,从散文到小说,从贝江到奇石,那些熟悉的风物,柳州人读来特别亲切,近期由西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空谷》中篇小说集就搜罗他近期创作的作品,独有的柳味文章又带着少数民族风情,如一碟酸笋,微辣而怡人。
奇石里的创作
韦晓明出生在苗乡融水,从语文教师到记者编辑,几十年的文字历练,文章不仅接地气还带着语文教师特有的儒雅。一副黑边眼镜,炯炯有神的目光最善于观察本地的风物。人、物、情节,构成了小说的要素,短小而精悍的美文透着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在新近一期的《民族文学》中,韦的中篇小说《三江红》收录其中。以柳州奇石市场为背景创作奇石市场五光十色的人事光谱,其间恩怨情仇,正邪搏击,颇为起伏跌宕。《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认为,这部作品拓展了《民族文学》的一个题材面,十分难得。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李胜兰解读: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具民族特色、最耐人寻味的好作品。
奇石“三江红”的产地三江侗族自治县,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三江红》将故事的一部分背景置于此,作品因之渗透了浓郁的民族味,小说中人物说话的方式,令人印象深刻。对于能听懂桂柳话的的读者来说,这篇小说是亲切好读的,因为这部小说的人物对话,说的大体是桂柳话。同时,“达亨”“达配”“呀呜”等这样的苗族特定词语在作品中多次出现,又使小说文本充满民族气息,也使读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少数民族的一些语言文化,感受少数民族神秘的魅力。
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说:“少数民族作家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地域,他们生于斯,长于斯,老死于斯,形成自己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生活模式、文化风俗、审美观念,这是其他民族不可替代的;少数民族作家在更广泛的审美范畴里审视自己的民族,抒写本民族的悲欢离合、喜怒哀愁,记录本民族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奋,写出本民族痛入骨髓的真实情感,从而不断地改变世界文学版图。”韦晓明是近年来引人注意的一位苗族作家,他生长在自己民族的特定区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画卷。从某种意义上说,韦晓明的文学贡献是独到的。
精彩源于生活
新近出版的《空谷》中,结集了韦晓明在报刊上发表过的《三江红》、《空谷》、《群山青翠》、《恶孽》、《美丽如斯》等五部中篇小说。这些小说以作者长期生活过的广西北部大苗山地区为背景,以深刻的体验、独特的角度和独具风格的叙事方式,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描摹了民族地区的世情百态,精致地展示大苗山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小说有机地融入大苗山诸多风俗风光风情风物元素,使之成为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对隐匿在大苗山这片神奇土地上的种种令人神往的秘境,小说作了具有多重美学意义的诠释。
《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为《空谷》作序,高度评价小说集:“其中的人物语言和情景描写的个性化,既是人物的,亦是地域和民族的,令人读来有绘声绘影之审美妙趣,更有了解一个地域和民族的满足感”。小说“人物形象让人过目难忘,特别是那些底层小人物的善良、朴素、急公好义与凛然正气,折射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标刻着时代的道德高度。”
对话韦晓明
记者:从记者到作家的转型,你的心理路程是怎样的?
韦晓明:其实做记者的那几年,也是因为我喜欢文学的缘故,我在区内几家报社工作过,也有过“铁杆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情怀。对于人间百态,用小说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考,可能会更有韵味,特别是很多民族风情含在文章中,容易形成自己的风格。我的写作,说到底是为了报答,报答所有关爱过我的人,仅此而已。
记者:《三江红》的创作背景让读者很熟悉,是不是来源真实的生活?
韦晓明:近几年来,柳州的奇石市场很火热,我一直想创作一部中篇小说去表现它。故事的很多情节都是我听玩石头的朋友说的,我只是把它们整理起来形成逻辑而已。这样乡土气息颇浓的小说不仅能反映时代特征,还能把藏在柳州北部深山的文化慢慢剥离出来,给读者认知,这是我的初衷。如有幸能拍成电影,把柳州的文化播散,意义就更大了。
记者:为什么你如此钟情于本地风物?
韦晓明:我尝试散文创作,追求信息和内容密度的无极限,追求时代和历史感觉厚重性。我以为,文学应当寻根,应当报答,根之所在,就是情之所在,就能唤起大家的共鸣。
韦晓明简介
苗族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学语文教师、报社记者编辑等,现为柳州市教育局龙城教育编辑部主编。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业余文艺创作,在《青年文学》、《民族文学》、《人民日报》、《广西日报》等刊物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及文学评论。多次获国家、省级文学(报纸副刊)奖,散文集《云中故乡来》获第五届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
新闻推荐
石彦辉指导学生练习侗族大歌。受访者供图今报记者赵本高昨日,央视播出的一条公益广告引起了不少柳州市民的关注。在这条公益广告中,来自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中学的老师石彦辉,向全国观众讲述了自己学...
三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江侗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