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桥独特的木梁结构最怕火灾和白蚁灾害。同乐乡蓬叶屯风雨桥是一座2006年建好的混凝土基础风雨桥,这也是近年来三江新建风雨桥的普遍做法。唐朝村的无名风雨桥。独峒乡具河村民国九年(1920年)的一座风雨桥因冰雹灾害受损严重,目前还得不到修复。独峒乡八协桥建造精美。程阳风雨桥远景。
今报记者卿要林 文/图
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
——1965年,郭沫若为三江程阳风雨桥题字作诗
世界楼桥之乡
逢山开路,遇水建桥。桂北地区三江、龙胜等地侗族先民居住的地方,随处可见横跨江河、溪沟的一座座有亭台楼阁的风雨桥。这些风雨桥,因为桥廊板壁上雕刻有各种颜色描绘的花草虫鱼及人物等图案,而被侗族称为“花桥”,也称“福桥”。
据不完全统计,三江全县有大小风雨桥120多座,并且还在不断增加。因此,三江也就有了“世界楼桥之乡”的美誉,其中包括远近闻名的程阳桥、岜团桥(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其实,在三江侗乡,只要有村寨有沟渠的地方,就有或繁或简的风雨桥。
几乎所有的风雨桥都有大大小小的区别,其中有的桥还特别有意思。比如说独峒乡的岜团桥。岜团桥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人行道,下层为牲畜通道,可谓是最早的“立交桥”。不仅如此,岜团桥还在桥梁的一端设立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作为“幼儿园”,用木栏杆围起来,过去侗家村民在田间劳作,小孩子就可以集中寄放在桥头的幼儿园里,由大一点的孩子照看就行。不仅如此,岜团桥还有一个特点,因为桥是由两个大师傅建造,两人各从一头做起,中间合龙,整座桥外观浑然一体,桥内却是两种风格,其中一个师傅的木梁有雕花,另一个师傅没有,不细心还真难以发现。所以,独特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目前被列为国宝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理所当然的。
见山水·知乡愁
风雨桥也是功德桥
风雨桥之所以被侗人称之为“福桥”,还有更深一层的精神寄托。据说,侗人在程阳八寨立寨的时候就相信,福气和财气会像河水一样向东流去,为了把福气和财气拦在寨内留于侗乡,于是在溪河之上修建“福桥”程阳桥。
风雨桥还有不少传说,多数是寄托了对爱情的向往和对风调雨顺农耕文化的诉求。即使在过去生产力极低的条件下,一个再穷的村寨,也会排除一切困难修建一座完美的风雨桥,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据了解,著名的岜团桥建于1897年,成于1910年,用了13年;程阳桥由程阳、马安等八个村寨的50位侗族老人带头并与村民于1912年始建,用了12年时间于1924年建成。但凡村寨集体决定了修桥的事,村民捐物捐款、出工都是自愿的,而且功劳不分大小均铭刻在石碑上。在一些碑上,有的村民捐赠了几斤米酒、几包烟都会镌刻在上,在侗人眼里,功德不分大小。
正因为风雨桥在侗人心里的价值,每一座侗家的风雨桥往往凝聚着几代侗家人的集体智慧,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不用铁钉,托架榫卯结构”的侗族木结构建筑文化体系。
侗乡的桥,并非全都靠近村寨,比如一个叫做唐朝的村寨,就有一座风雨桥远离村寨,孤零零矗立在村寨下面的深山峡谷里,每当雨后天晴,这座风雨桥云雾缭绕,步行其中,有一种恍如隔世的缥缈感,令人感慨:侗家的桥,不仅仅是一座用于观赏或者使用的桥,每一位踏步在桥上的人都会对桥有不同的认识。正如不少导游向中外游客所说的那样,读懂了桥,才能读懂侗族文化。
高铁搭建新福桥
2016年5月15日,记者在三江采访时,恰逢“柳州三江号”在三江南站启动,驶向广州南站。这也是中国首次在少数民族自治县、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始发旅游扶贫动车。这标志着2014年开通运营的贵广高铁已成为了助推三江侗族自治县经济发展的“新福桥”,不断将“外面的游客引进来,三江的特产走出去”。
凭借贵广高铁开通的桥梁纽带作用,三江县一改交通落后的局面,凭借湘、桂、黔三省交界的地理优势,民族风情、侗族文化和生态休闲游览线路正越来越火,一些比如“程阳桥之夜”的侗戏表演、冠小的百家宴、高友高秀的自驾游、行歌坐夜等,已成为三江进一步开拓市场的旅游品牌,侗乡风雨桥也将吸引来更远方的客人。
新闻推荐
柳州讯6月26日,柳州、杭州、南丹三地警方协同作战,在南丹县六寨镇抓获杀死二人后潜逃、被公安部全国通缉的犯罪嫌疑人赵某。6月28日上午,赵某被杭州警方追捕组押回审理。今年4月17日傍晚,在杭州市萧...
三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三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