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寨人家》歌舞诗魅力无限。 今报记者谌贻照 摄布央屯茶叶合作社经理谢玉秋在翻看今年的红茶。今报记者岑炜鑫 摄
商业镜头
今报记者岑炜鑫
最近一股浓郁的侗族文化风吹来,它是《侗寨人家》舞蹈诗给柳州观众带来的强烈视觉震撼。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柳州北部的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魅力还不仅限于此,从民族文化到农产品,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侗家“好东西”走出大山呈现在我们面前,搭民族风的专车,侗家小伙和姑娘们正逐渐尝到了甜甜的经济效益。
靓剧篇
从11日开始,《侗寨人家》已经刷爆了朋友圈,没有到柳州艺术中心看过该剧好像都不好意思与朋友打招呼。以导演张继钢为核心的主创团队历经6年创作和排练的3D舞蹈诗《侗寨人家》,首演以来,已连续演出多场,场场爆满。这个重点打造侗族文化的舞蹈诗刮起一道强劲的侗族文化风,随着它在全国及世界的巡回演出,侗寨的故事会传得更广。
精美绝伦的表演
芦笙声声震撼、出嫁的侗妹害羞的脸、打鱼侗族汉子矫捷的身影,侗家生活画面的一个个细节随着屏幕打出的诗歌一点点描绘出来,极富艺术化的演出,将千年侗寨的田园景色、风土人情、生命气息在舞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慢慢地看懂了,而且民族风情独特,又带有极强的现代气息,画面真的太唯美了,侗族给了人们一个新的印象。”柳州观众吴小姐说。最近观看了该剧的市民都有同样的感受。《侗寨人家》以第一人称的“乡愁”谋篇布局,以独特的3D艺术语言,从一个满怀乡愁游子的视角,带大家走近遥远的侗寨。为大家翻开侗族生活画卷,形象表达了游子对家乡刻骨铭心的眷恋。
在演出现场,垂直的帘幕形成了多维度的视觉效果,通过光电将太阳、月亮、侗楼、风雨桥等侗族元素一一展现,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演员们通过唯美的舞蹈将观众带入古老而神秘的侗寨。
张继钢导演介绍,《侗寨人家》为追求艺术上的完美展现,其中的每一个舞蹈节目都经过了上百遍的修改。和民俗风情不同,《侗寨人家》更强调审美的距离感,和传统的舞蹈不同,它更突出多维度的视觉传达。
特有的图腾符号
侗民族的图腾是太阳和月亮,舞蹈里面就有种太阳、采月亮。他们是水的民族,舞台上不仅有池塘,而且还有水车吱吱。从这个角度来把侗民族反映出来,最重要的是它整个艺术形式就是舞蹈。3D舞蹈早已有之,像《侗寨人家》这样的3D舞蹈前所未有。据悉,舞蹈诗《侗寨人家》是柳州“十二五”重大文化项目和“文化建设十大工程”标志性项目。
张继钢表示,此次该剧和以往不同,不过度注重少数民族的服饰,而是引导观众注重少数民族的精神境界、精神文化,追求民族元素的国际化表达。该剧从12月11日至20日,连续在柳州市演出十场。随后,将开展惠民演出和世界巡演,实现文艺作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打造成继民族音乐剧《白莲》、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之后,柳州文化的又一个品牌。
茶叶篇
三江茶叶从不为所知的“边缘茶”到品牌茶,走过了一条探索实践的路子。因为独特的地利优势,被国内茶商誉为“大陆早春第一茶”。而茶叶经济也成为侗乡拉动产业发展的特色之路。
高品质名品牌
对于三江八江镇布央村布央屯的60多户侗族茶农而言,今年又将过上一个肥年。今年10月冬茶的每斤收购价让茶农们再次尝到合作社模式的甜头。以合作社模式结成产销一条龙的路子,是近两年来三江茶叶推品牌提品质的重要尝试,形成多耶楼、三省坡茗等自有品牌。
布央屯的民兴茶叶合作社,2012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也是柳州市公布的第三批十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经理谢玉秋告诉记者,通过政府牵头,2009年成立了合作社,60多户茶农有1800亩茶园,依托高海拔空气好的地利优势,原茶品质高。合作社成立专业的茶叶公司,创立了三省坡茗品牌,目前在柳州已经有了3家直销店和6家代销店,主要做绿茶和红茶系列,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合作社成立前,侗族茶农们都是期待福建、浙江的茶商上门收茶,价格低不说还被不法茶商充作山寨龙井出售,极大影响三江茶的整体形象。在成立合作社后,原来产量高品质一般的福云6号茶种被控制了,新引进的乌牛早、小叶种等一批品质高的原茶不仅市场销量好也有了更好的价格。加入合作社,茶农们不愁销路。谢玉秋不仅是一名茶叶销售经理,也是一名侗族姑娘,把乡里乡亲的好产品推荐出去,她认为做这个事情很有意义。今年12月中旬,作为三江春品牌之一的三省坡茗还在东盟食品博览会、广西优质农产品推荐会等展出。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三江茶的品质。
记者了解到,类似民兴合作社这样的模式在三江还有很多。通过“农业抓产业、产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发展思路,三江侗族自治县制定出台了规模种植茶叶奖励办法等产业扶持政策和措施,整合扶贫、世行、科技、财政等支农项目资金,对茶叶产业进行重点扶持,不断加大名优茶产品研制力度,做大做强“三江春”茶叶品牌,使项目落实到户、金融服务到户、科技保障到户,激发了农民种茶积极性,加快了茶叶产业发展步伐。
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形成了龙头引领、协会助推、大户示范、全员共建的现代农业产业推进体系,让三江茶叶走上了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成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根据统计,三江目前约有5万多农户30多万人种植茶叶,茶园总面积达14.8万亩,茶园成为富民强县的绿色银行。
前店后厂在三江有了新的诠释,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经营发展模式,发展附加值高的茶叶加工品种,开发精制茶叶、礼品茶叶、茶叶饮料等茶叶精深加工,着力实现茶叶产业由注重数量型向注重质量效益型转变,由注重单一种植向注重产加销多个环节转变,由注重产品向注重品牌转变,由注重区内市场向注重国内外市场转变。
据统计,今年1月至10月,全县共产干茶11000余吨,产值10.7亿余元,“三江茶”已经成为三江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该县先后被评为国家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农业部茶叶标准园建设县、广西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此外,开发出的“观光-采茶-制茶-品茶”一体的茶园生态旅游,又形成了三江茶叶生态旅游品牌。
茶籽油也有好市场
除了茶叶,三江的茶籽也是颇有经济价值的。今年10月,三江茶叶研究院、三江茶叶和茶油研究所成立。这两个所由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和三江合作成立,这对有三江进一步提升茶叶、茶油品牌形象和深加工水平都是大有裨益的,依托安溪茶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技术力量,为三江茶叶、油茶的种植、管理、深加工、品牌创建等提供技术指导和人才培养,促进“两茶一竹”,即茶叶、油茶、毛竹产业的转型升级,把资源优势转变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
作为“全国100个油茶重点生产示范县”的三江,目前已经调整了油茶林种植规模,优化以浔江、榕江、孟江流域和东南区为中心产区的油茶区域化、规模化布局。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探索“公司+专业合作社+承包人+农户”茶油产业化发展新模式,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高标准建设大型油茶林基地。推进油茶林基地建设与加工企业布局有机结合,引进资金技术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茶籽油加工企业,促进茶籽油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目前,该县油茶林种植面积达60余万亩,投产面积达50余万亩,其中高产优质油茶林面积达30余万亩,年产茶籽30000吨以上,“山椿”茶籽油已获国家注册商标。
(下转第26版)
新闻推荐
一个多月,地贫男孩募集到14万元手术费小超亮盼着病好后背一次妹妹
妹妹背着哥哥杨超亮上学。受访者供图有人尽心救孩子有人狠心丢孩子今报柳州讯(记者廖艳明)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有一对9岁龙凤胎,哥哥杨超亮是一个重型地中海贫血男孩,妹妹杨超娜为哥哥捐献骨...
三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三江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