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茶园旅游茶融空间二维码
湘黔桂交界处的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有一座山常年云雾缭绕,因山顶有一道长长的岩石带像龙脊破土而出,远看如一条巨龙潜伏在山顶,故当地人叫此山为龙隐山。
近年来三江大力发展茶产业,龙隐山成了茶山,万亩茶园成了山的裙摆,又似壮丽的诗篇书写在大山上。走进茶山,不但能领略美景,还能品尝清香的山茶。
大景观
万亩茶园如诗画
雨天,连绵的山脉云雾掩映,像万马奔腾,又像汹涌的波涛,这是湘黔桂交界的一道美景。
虽有这茫茫的山脉,但如果没有茶,海拔只有1337米的主峰龙隐山无法声名远扬。然而三江茶产业蓬勃发展,山上的侗民纷纷种植茶叶,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茶园。山里几十个村寨的茶园加起来超过万亩,绿油油的茶山,成就了龙隐山的美名,越来越多人来徒步旅游,流连忘返。特别是清明时节,正当龙隐山侗民采摘春茶之时,男女老少争相采茶,歌声缭绕,百鸟来和,整个茶山沉浸在收获的喜悦里,那时上山采风旅游正是佳期。
山峦起伏,温润多雾,溪涧纵横,龙隐山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最适宜种出上等好茶。每年龙隐山春茶上市,安徽、浙江、广东、福建等地的茶商慕名而来,走村入寨收购茶业,深加工后的龙隐山茶远销海内外。
因为龙隐山茶原地的崛起,茶成了三江坚实的支柱产业之一。种植面积13.8万亩,年产干茶6000吨,三江因此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
大品牌
龙隐山的茶文化
龙隐山一带住有侗苗瑶等民族,其中侗族占绝大部分。在三江茶业种植还未风生水起之前,山民早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山里原本就有古茶树生长,山民的祖先与茶不期而遇,发展出独具特色的侗族茶文化。
润茶忆史,三江茶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制茶工艺讲究,世代相传。有文献记载:公元760年,柳宗元从长安赴柳州上任,途径三江时已疲惫不堪,本想午睡一下,不料被当地侗族孩童捣茶臼声所吸引,讨得半碗茶,只见茶水色泽红亮,茶饮入口,味道醇厚,馥郁持久,顿感清新,一身疲惫尽数化去。孩童告之此山名为龙隐山,诗人颇为感慨,于是写下名篇《夏昼偶作》: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龙隐山茶早就闻名于世。
龙隐山高山茶的清香、味纯及保健功能有口皆碑。广西侗红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根据这人文脉络和茶品质优势,竖起高山生态茶的旗帜,打造三江红茶领导品牌——龙隐山,获得茶界的广泛关注。
大可为
网络上的美名扬
三江有着“中国早春第一茶”美名,却还没诞生一个能够叫板中国茶坛的茶品牌,这实在有些尴尬。龙隐山品牌的诞生,使得三江茶突破瓶颈有了新的动力。
近年来,虽然三江茶本土品牌众多,可是茶青档次、生产工艺、品牌定价、文化包装和市场营销等方面都参差不齐,各自为战。广西侗红茶业先从资源整合出发,组建三江茶业联盟,联合侗族茶王及各大优秀茶企掌门人,全力打造O2O电商和茶金融平台,开发高端市场。该公司还将茶叶种植、生产销售、茶园旅游紧密融合,挖掘并升华三江茶文化,数年内力争把“无污染,无农残,无添加”的三江茶打造成“中国商务健康茶”领导品牌。
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8月28日,侗红茶业电商园开园仪式在新时代商业港隆重举行,一个以茶为纽带,助推三江“新三农”、“大旅游”发展的O2O及金融平台强势崛起了。龙隐山将带领三江茶业走向一条“茶业营销+旅游体验”的发展道路。
【小贴士】
扫一扫,入会即得价值388元龙隐山茶1盒,还有机会获赠“三江茶山2日游”。
新闻推荐
民间艺人教授学生演奏侗族芦笙。今报通讯员龚普康摄今报柳州讯(记者辜丽娜通讯员吴练勋龚普康)10月18日,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艺人,在该县林溪镇中心小学为学生们传授侗笛的演奏技巧。这在三江县并不是...
三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三江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