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三江讯(记者龚文颖 通讯员龚普康)三江侗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日前审议通过了《三江侗族自治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从立法层面为该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护航。这意味着游客们喜爱的古村落将得到法律的呵护,留住更多人的乡愁。
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目前,在全县167个村(社区)的510个自然村屯中,有4个村屯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12个村寨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9个村屯入选了广西传统村落名录。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一些具有丰富文化传统和历史价值的古村落正在受到推土机的威胁,特别是一些尚未列入文化保护范围的村落,被破坏更为严重。因此,制定专门的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条例迫在眉睫。
据介绍,《草案》起草工作历经3年,经过了九次修改。条例草案不分章节,直接以条款的形式对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问题进行规范,一是明确了民族特色村寨的概念以及认定标准,例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不低于30%、总户数不低于30户、特色民居不低于村寨民居50%,民间传统艺术或者工艺留存完好,至今仍在应用且独具特色”等;二是确立了民族特色村寨的规划保护制度,详细规定保护内容、规划区范围、保护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等;三是对民族村寨特色建筑风貌制定专门保护制度,例如规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规划区内的吊脚楼、鼓楼、门楼、戏台、风雨桥、游乐场、踩歌堂、竞技场等建筑物及场所,应当加以保护、修缮,保持完好”等;四是针对民族特色村寨木质建筑的安全保护设定规范,如配备消防设施,消除火灾隐患等;五是以侗族为主兼顾其他世居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制度。
“今后我们高定侗寨有救了!”该县独峒乡高定村党支书吴启忠高兴地说。高定侗寨是三江县目前保存得较为完整的传统古村落之一,因村容壮丽古朴、村内鼓楼众多而著称,是深受游客喜爱的自驾游和摄影胜地。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升,部分村民开始建造砖楼,原本完美壮观的侗寨里,短短几年间便“长”出多座砖楼,令不少“背包客”乘兴而去,扫兴而归。
吴启忠说,当初村里也尝试劝阻村民放弃兴建砖楼,但村民却反驳说“我建我的楼,碍你什么事?有哪条法律规定不给改建砖楼?”令他无言以对。“相关保护条例出台以后,我们保护侗寨也执法有据了,我们还打算把高定侗寨打造成三省界坡的新兴旅游明珠呢。”
“立法保护侗寨后,我们打击景区内不和谐现象及保护民族旅游资源就更有底气了。”该县旅游局负责人杨斌义说,今年上半年,该县已完成一批旅游规划的制定,计划保护中开发景区,并设立景区保护专项基金,重点做好景区内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以及历史古迹等保护工作。
新闻推荐
曾患有绝症的匡靖萍,在启动仪式现场,将自己战胜病魔的生活感悟,全部“写”在了她的作品里。今报记者蓝超君文/图昨日上午10时,在柳州市儿童少年活动中心1楼,柳州市女红协会工作推进会暨2015年“恒爱行...
三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三江侗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