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记者刘山
热闹的春节过完,正月十五的汤圆吃罢,大团圆气氛淡去。最近一星期来,柳州市内各公园、社区里老年人又活跃起来了。老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抱团”活动,互相温暖心灵。心理咨询师认为,老年人“抱团”能弥补与子女分离带来的情感缺失,有利身心健康。
喝油茶 打纸牌 聊家常
居住柳州市弯塘社区的郑婆婆今年76岁,她身边有一群老年朋友经常相互串门、搭伙聚餐。1月底到2月中旬这段时间,郑婆婆和老朋友们各自忙活着与子女团聚,有一段时间没聚在一块了。节后,琢磨着该忙的都忙完了,大家又相约聚会。昨日一大早,郑婆婆便开开心心地出门了。
这天,老朋友们约定到其中一位姓邬的婆婆家里打油茶。相隔两个多星期后见面,郑婆婆和老朋友们感觉格外亲热。大家一起喝喝油茶、打打纸牌、聊聊家长里短,直到下午4时许才意犹未尽地分别。
郑婆婆告诉记者,常在一起聚会的老朋友有八九位,都是早些年在柳侯公园锻炼身体时认识的,“因为比较聊得来,慢慢成了一个小圈子”。老人们活动不多,基本上都是每周一到两次,轮流到其中一个老人家中聚餐,常常一聚就是一整天。
“聚餐的时候,有的带菜来,有的买水果,都是自发的。”郑婆婆说,几位老朋友都不跟随子女生活,平时挺寂寞的,大家聚在一起吃饭、聊天,玩得很愉快。
玩乐器 演歌舞 结伴游
柳侯公园百花岛湖畔凉亭里,常年活跃着一支自发形成的老年人文艺队。20多位队员有的擅长乐器,有的能歌善舞,他们每天定时聚在一起自编自演节目。前一阵因为过年,坚持到湖畔凉亭表演的老人少了。而近些天,来活动的老人多了起来,文艺队又恢复往昔热闹。
昨日虽然天气阴雨,退休教师夫妇唐健乐和潘静仍撑着伞赶来参加排练。唐老师擅长演奏手风琴、小提琴、口琴等多种乐器,在活动点,他与另外两位拉二胡的老人组成了小乐队。听到熟悉的音乐奏起,爱唱歌的老人便聚拢过来,跟着伴奏放声歌唱。
唐健乐告诉记者,他和老伴虽然跟孩子一起生活,但孩子上班出门后家里便冷清了,“还是出来跟大家一起玩玩最开心”。他介绍说,文艺队有一半是“空巢”老人;还有一半像他一样,虽然子女在身边,但忙于事业,在家交流的时间并不多,“我们这些老人都喜欢音乐,久而久之便组成了这个小团队”。
除了聚在一起唱歌,文艺队的老人们还时常结伴外出郊游,甚至曾去到三江侗族自治县赶“三月三”歌会。“出去活动的时候,我们都背着琴,带上音响,走到哪里,演到哪里,身边总是围满了看演出的观众。”唐健乐的老伴潘静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乐“抱团”
常“拢堆” 益身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乐于“抱团”、“拢堆”的老人除了像有郑婆婆与老朋友们这样,喜欢“抱团”串门、聚餐的;或者像唐健乐、潘静夫妇,乐于“抱团”参加文艺活动的;还有很多老人热衷“抱团”参加体育运动、玩影视拍摄等。假期过后,由志趣相投老年人组成的各种“小圈子”都活跃起来了。
“前段时间我和爱人到深圳跟女儿过年,刚回来不久就去龙潭公园找老朋友打羽毛球了。”大龙潭社区居委会退休工作人员黎曲明告诉记者,他与其他老人结伴锻炼身体,给“空巢”生活增加了乐趣,也交了不少新朋友。
柳州市老年大学春季学期刚刚开学,这两天,学校影视戏剧班的学员们开始聚在一起交流学习,为筹拍新微电影作品做准备。学员阮学林说,年节过完了,子女回家陪伴父母时间少了,老年人应该多培养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对于老年人热衷“抱团”活动,柳州市职业心理咨询师曾成认为这是一种“正效应”,一方面可以扩大生活圈子,开阔视野,增加生活情趣;另一方面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快乐,弥补与子女分离带来的情感缺失,从而缓解忧郁和烦恼,有益于身心健康。
曾成同时建议说,老年人结伴活动应适度安排自己的时间,以放松为目的,尽量量力而行,“不必过于投入”。
新闻推荐
苦干6年 消除村寨千年火患“桂西北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成全国标杆
今报三江讯(记者谌贻照乔晓莹通讯员吴练勋)换上消防服、戴好安全帽、启动机动泵、高压水直接射向火源,大火很快熄灭,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3月20日,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冠小侗寨临时安排了一场消防演练...
三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三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