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起来可卖钱的生活垃圾都应该放在可回收垃圾桶里,没有再生利用价值的生活垃圾应该放在不可回收垃圾桶里面,腐烂的蔬菜(水果)、变质的饭菜等餐厨垃圾应该放在各家沼气池里或田间地头进行沤肥处理,使垃圾变废为宝,垃圾桶记得要定期清理。”6月4日,在融安县板榄镇古龙村永红屯,驻村第一书记陈黄芳在向贫困群众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近年来,融安县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建设完善“一村一点”“一镇一站”“一县一场”模式,通过户分类、村收集、乡或镇转运,纳入县级以上垃圾处理系统,逐步形成分类、收集、转运、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同时,为偏远山区贫困村每户配发蓝色(可回收)和绿色(不可回收)两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然后组织他们开展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培训,让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丽家园。
在偏远山区的板榄镇古龙村,家家都配发了两种颜色的垃圾桶。“通过垃圾分类,村里的环境变好了,生活环境一天比一天好。”板榄镇古龙村永红屯村民韦远样如是说。
在古龙村,一条小溪穿村而过,鱼虾在清清的溪水中随处可见。“没有整治前,群众都把垃圾倒在河沟边,等着夏季山洪把垃圾冲走,村屯卫生差,河里鱼虾少。”韦远平回忆起以前村屯的情况。
实施垃圾分类后,群众刚开始不太接受,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难以改变,陈黄芳就在进村入户开展扶贫工作的同时向群众介绍垃圾分类的好处,让群众逐渐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并主动开始对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
垃圾分类,利国利民。板榄镇距离融安县城40余公里,山路崎岖,垃圾从镇上运到县城成本较高。“我们抓住当前脱贫攻坚的有利时机,结合乡村振兴建设,通过政府扶持,因地制宜逐步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让群众主动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让群众感受到人人都是山村的主人,大家一起动手,一起改善生活环境,一起建设美丽家园。”板榄镇镇长刘文静介绍说。
“我们在村一级定点建设垃圾集中收集点,根据村屯实际情况,设立可沤肥垃圾池、可回收垃圾池、农业生产废弃物垃圾池,安排村屯保洁员定期或不定期清理,还定期清扫主要交通道路、村屯公共场所,定期检查抽查,让乡村更加美丽。”融安县乡村振兴办常务副主任韦柳介绍说。
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融安县农村垃圾分类各项投入达2774.2万元。其中,保洁员补助1860万元,购买设备300万元,建设垃圾设施264.2万元,不可燃烧垃圾处理300万元,建设农村生活垃圾两处理两回收试点50万元。
本报通讯员谭凯兴
新闻推荐
乘客被有序转移至岸上日报消息(通讯员余强、潘海润)受6月7日以来的强降雨及上游来水影响,融安县出现了接近警戒水位的洪水。...
融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融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