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岭屯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多剩下老人和小孩。东皇屯的龙氏宗祠里展示龙氏家族的革命先烈。随着外来游客的不断涌入,铜板屯村民在家门口就有土产生意做了。东岭屯里的土狗面对镜头,并不认生。铜板屯里的参天大树。东皇屯的“亚魁”牌匾。东岭屯里有不少夯土楼,有的还有三层楼高,显示出很高的建筑技艺。东岭屯居民的门楼。东岭屯里的兽形石雕,看起来年代久远。铜板屯刻于清光绪二十五年的石碑,记载着当时的乡规民约。东皇屯的龙氏宗祠。
今报记者卿要林 文/图
东起乡位于融安县东南边缘,距县城40公里,在209国道东面,四面被昌崖山和四盘岭等群山峻岭环抱,形成天然的屏障。进入东起需要翻越数公里险峻的盘山公路,到达山顶时经过一个狭窄的坳口形成的“门槛”,然后一路下到坡底才能进入东起乡。东起东边为土岭,西边多为险峻的石山,地形两头小中间大,呈菱形盆地,土地肥沃。
东起的美有铜板的梨花、东皇的石头村、东岭的古木参天。都市来的游客漫步在古村落的石板路上,泥墙青瓦,与民风淳朴的老乡聊聊天,感受他们的与世无争,身心自然沉静,犹如迈入世外桃源。
1
铜板屯:
由钱得名 因梨出名
“铜板屯”这个藏在大石山中的小村落,曾在民国时期为两广军阀铸造流通货币铜板,该屯也因此得名。据说,村外的一个山洞里还保留有当年制作铜板的石头模子。
看见铜板屯的路牌后,要进入铜板屯,还得翻数个陡峭的山头,再通过一条狭窄且险峻的山路。过去一般的汽车还无法通行,如今普通汽车都可以开进村里了,不过险峻的道路对驾驶员心理和技术是个考验。
铜板屯过去因铜板得名,如今却是以梨花闻名。村里无田少地,却种植有大量梨树,每年梨花盛开,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拍花。现在的铜板屯早已因梨花名声在外,每年梨花开时,天天都有上千名游客慕名而来,其盛况常常造成交通拥堵。
铜板屯历史悠久,村里的几棵古树下埋着一块清光绪25年立的村规石碑,刻写着这个深弄小屯的历史法典。铜板屯整村住户不多,不是姓龙就是姓莫,据说先祖是能工巧匠,当年为躲避战乱从湖南逃难于此。古时从柳城太平到融安大良的石拱桥,全都出自铜板屯村民之手。民国时期,两广军阀也许正是看中这里易守难攻,且不乏能工巧匠,方才选择在此铸币。
2
东皇屯:英杰辈出 感召后人
东皇屯紧邻东起乡政府,一个典型的石头村,从兴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全村四处可见石楼门、石院墙、石台阶、石厕所、石桥等石制器具,就连田地的护坡堤也是用石头建造的。
东皇屯之美,不仅在于其自然的山水风光,更在于醇厚深邃的人文底蕴。据了解,东皇屯有“三件宝”:第一件宝贝是一块清道光年间的“亚魁”牌匾。据该村龙氏家史记载,此牌匾是龙氏上祖龙起仙清道光年间(1864年)参加省城考试中第9名举人而得。
1993年,龙氏家族筹资近4万元,成立“龙氏家族奖学基金会”,对考上大学的学子奖励。据统计,从1993年至今,以龙氏为主且仅有700多人的东皇屯,考取国内外大学的就有近50人。考取功名及学业有成的学子们纷纷将名字刻录在龙氏祠堂的石碑上,激励后人。
而村口的“龙氏宗祠”是该村的“第二件宝贝”,据介绍,该宗祠于1883年,由举人龙起仙带头兴建,占地面积约2亩。宗祠内设大、小厅各一个,现在陈列有“龙氏宗祠”与“龙氏家族奖学基金会”史记碑刻,里面还悬挂有烈士遗像和考取大学龙氏族人子弟照片。近年来,该村村民自发组建文艺队,劳作之余,他们跨进祠堂排练表演彩调、歌舞等节目。“龙氏宗祠”已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龙氏宗祠”大院出门右侧,一座大水塔上竖着一对大喇叭。这是该村的第三件宝贝。大喇叭是解放后所立,历经风雨几十年,村中发生的大凡小事,只要喇叭一响,村民就一呼百应,供救灾应急之用。
3
东岭屯:终年泉涌 古木参天
东岭屯和东皇屯一样,都属于东起乡红日村所辖,东岭屯位于东起乡北面,村口古树林立,驱车前往,需经过由红枫、青松和桂树等百年古树夹道的小水泥路,别有一番意境。村后也是一片由枫树和樟树组成的古木林,将古色古香的村落包围,一片生态和谐之美。
进入村屯,一个写有“东岭”两个繁体字的牌楼保存完好,村落里石板墙和夯土墙建造的民房相互映衬,朴实而端庄。据了解,该村是东起为数不多拥有常年不断地下泉水的村落,所以村里的老人深知饮水思源之道,常常教育后辈,注意保护树木资源,绿化家园,加上近年来政府开展的城乡清洁工程深入古村,古村排水系统完备,家家户户庭前院后看不到垃圾。
新闻推荐
北京一公益活动方和某科技公司代表联手做公益全学科教育视频 送到融安中小学
今报融安讯(记者黄显巧)4月16日,融安县的中小学迎来了一批远道而来的朋友——北京十一学校的李佩纾、王文皓等同学和北京某科技公司代表,他们开展“一桶坚果”教育公益捐赠,来给贫困地区中小学捐赠教...
融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融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