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的螺蛳。今报实习记者何俊涛 摄
今报记者廖艳明
从柳州市区走梧柳高速,驾车仅需30分钟,就可以到达鱼峰区白沙镇王眉村。这个曾经不知名的村庄,现在可是有名的螺蛳粉产业核心示范区。水稻、豆角、竹笋、辣椒等农产品,搭上了螺蛳粉产业发展的快车,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稻田养螺自然生态
4月24日,王眉村,30多名农户正忙着整田插秧。与常规稻田不一样的是,这些秧苗插得比较稀疏,但是在专家的指导下,收成不会比普通的稻田少,有的甚至还会更多。
“5月初,待秧苗分叶,就可以放螺养殖。”韦汗春是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王眉村螺蛳养殖基地的主任,专门负责螺蛳养殖。该公司共租用该村230亩稻田养螺。加上其他农民,该村稻田养螺达到1500多亩。
这种生态的稻螺共养模式,水稻能为螺蛳避暑遮阴,还能为螺蛳提供饲料;而螺蛳的排泄物又可以为水稻生长提供有机肥。
四五个月后,螺蛳就可以收获,送往螺蛳粉生产车间。
韦汗春介绍,随着柳州螺蛳粉产业的迅速发展,本地螺蛳根本不够用,他们也曾去外地进购。但是外地货,总感觉没有柳州的好。为了让螺蛳粉保留正宗的柳州味,他们选择了自己养螺。
韦汗春曾经是一名个体户,在养螺上也是门外汉。他说,幸亏鱼峰区政府联系了自治区和柳州市的水产专家,来到田间提供技术支持。
科技助力豆角种植
而在螺蛳养殖区域周边,一大片一大片,绿油油的全是豆角种植区域。覃保林一边配置营养液,一边指挥农民给豆角施肥。作为柳州覃保林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自己加上农户,一共种植豆角近1000亩。
“你看,这些已经出花蕾了,5月上旬就可以收获。”覃保林说,这是今年的第一批豆角,在3月初种植。当时柳州气温较低,担心倒春寒,种得比较少。第二批是清明节之后种植,如今长势比较好,加上气温逐渐上升,第二批五月中下旬也可以收获。5月份,收获高峰时间,一天将可收10万斤豆角,预计每斤的价格在1.7-2.8元之间。豆角一年可以种两季,每亩收入约4万元。
在田间,记者还看到了摄像头,这其实是一套智能害虫诱捕监测系统。该系统集诱捕技术、云服务、大数据、物联网等生物与信息技术为一体,捕捉害虫,减少农药使用,让豆角更绿色健康。此外,还能对害虫灾害进行自动预警,自动采集田间虫量、温度、湿度等数据,为农作物种植提供动态数据。
农民日子越来越好
“田地租出去有收入,我在村里打工,照顾老人孩子也更方便。”村民覃女士说,与村上不少曾经在外打工的人一样,她也回来了。懂技术的自己搞种养,不懂技术的收租、打工收入也不低。有了螺蛳粉产业,不少村民盖起了“螺蛳粉产业楼”,而村里的道路等基础设施也跟着逐步提升,村民幸福感大大增加。
王眉村党支部书记黄殷福介绍,村上的种养包括螺蛳、水稻、豆角、竹笋、辣椒、木耳、黄花菜等各种螺蛳粉需要的原料,目前已经突破了7000亩。今年,种养的面积将继续扩大,还将向邻村扩展。而山上的桉树,将在5年之内全部退桉还竹,正在申报国家级综合示范园林。
去年,螺蛳、豆角的研学基地落户该村。柳州不少中小学的劳动课将在该村实地教学,让城里的孩子对农业生产更加了解。今年5月份,广西不少专家将聚集豆角基地,开展一期农业生产研讨会。目前,该村也在与文旅部门对接,进行更深一步的旅游规划。
新闻推荐
欣欣向荣的柳东新区。何俊涛摄今报实习记者何婧近日,上汽通用五菱与东风柳汽分别传来喜讯,2021年第一季度,无论是产量或销量...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