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连华、陈瑞华夫妇出门都是牵着手走路。
记者 吴祉婧
“我们社区里有一对‘爱情模范’,老两口都快90岁了,出门上街都还是手牵手的,特别恩爱。”近日,看到记者在微信朋友圈里征集“爸妈爱情故事”素材后,柳北区解放街道欣发社区主任张燕第一时间报料,说起了在社区里广获赞誉的恩爱代表——88岁何连华、86岁陈瑞华夫妇。
初见何连华、陈瑞华夫妇,很难看出他们已经年近90岁,那神采奕奕的眼神、热情爽朗的性格,都凸显出了他们的“年轻态”。老两口的一举一动,也无时无刻体现着他们为彼此着想的那份爱意。比如,陈瑞华因前几年摔跤,行走不是特别方便,何连华便在她要走动时快一步地搀扶住她;何连华因耳朵听力退化,偶尔听不清问话,陈瑞华便及时地在他耳边再重复一遍……老两口的相处之道简直就是一本《恋爱范本》,让人忍不住羡慕而想学习。
因为曾经苦过,所以更懂珍惜
这样好的感情,最初是怎么种下爱情的种子呢?何连华说,其实他与老伴的爱情故事非常简单,不曾有过轰轰烈烈。往回看,他们携手走过的62年来,每一帧回忆都平淡如水,又充满甜蜜。大概是他们都曾过过苦日子,因而牵手后才更懂得珍惜当下,珍惜眼前人。
1956年,何连华从部队转业回柳后,在柳江路商务门市部任主任。那时候,陈瑞华从桂平老家来柳投靠叔叔一家,并在当时位于柳江路的街道办任工作人员。
因为人老实,长相帅气,何连华的一个同事主动和他说起了媒。“我那个同事的老婆认识她(陈瑞华),觉得她性格好,也蛮能干的,就过来给我介绍对象了。”何连华说,当时他也考虑是时候成个家,于是答应了同事的介绍。
在介绍人的安排下,何连华与陈瑞华在柳侯公园进行了“第一次见面”。而见了面的两人却发现,他们早就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彼此,还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原来,两人的工作单位都在柳江路上,间隔不过十多个铺面。那时,何连华住在单位的二楼职工宿舍,每天早晨、中午醒来,都喜欢往窗外看看景色和过往的行人。陈瑞华就是他曾注意过的一道“风景”。“我经常见她去挑竹编,走一趟才赚2毛钱不到的活,她愿意去做,说明很能吃苦。”何连华说,他后来得知,陈瑞华家庭比较困难,因而常打零工,补贴家用,这份吃苦耐劳的精神与他很相似。而陈瑞华则是因为有时会路过商务门市部,兢兢业业工作的何连华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简短的十几分钟交谈,正当两人对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的时候,陈瑞华却急着要往家赶,原来她要赶回家给阿婆熬药。这份孝心与细心,让何连华为之心动了。
平平淡淡是真,日子越过越甜
有了缘分与介绍人的助力,何连华与陈瑞华在谈了一年多的恋爱后,两人于1958年正式步入婚姻殿堂,不过,对于那时候还处在奋斗阶段的两人而言,步入“殿堂”的过程确实朴实了一些。
没有办喜酒,也没有婚车,只是打了一张结婚证,在何连华单位的食堂里简单开了一场联谊会,在大家的祝福声中,两人的婚事这就算成了。婚后,两人共育有3个女儿,1个儿子,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各自成家,老两口这才逐渐过起了“二人世界”。
虽然年纪越来越大,但两人的生活却越过越精彩。只要天气好,何连华就会带着老伴陈瑞华一同下楼散步、买菜,行走途中,两人也总是手牵着手,让旁人看了羡慕不已。“洗碗都有相碰,我们其实也会有磕磕绊绊的时候,不过往往问题不大,没一会儿就解决了。”陈瑞华笑着说,或许是因为过惯了平淡的生活,偶尔的一两次争执,反而成为感情的“催化剂”,让他们的感情越来越好。听到老伴这样说时,何连华则在一旁补充道:“平平淡淡那才是真。”说完,两人相视而笑。
如今,老两口虽然是自己居住,不过儿女们也常来串门。就在前不久的冬至当天,全家人还齐聚一堂,共同吃饺子,团团圆圆、和谐美满的氛围让他们倍感幸福。何连华说,生活越过越好了,日子也越过越甜,今后他们会继续以轻松平和的心态过好每一天。
新闻推荐
游园活动,市民排队参与,享受游园的乐趣。读者粉丝抽到惊喜礼品市民在紫荆花书院摊点前选购文创产品柳报维权哥“十佳人物”...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