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焕支
直到现在——我过了60岁,还在打乒乓球。
我开始打乒乓球的时候是六七岁。最早是看邻居的哥哥姐姐们用床板打乒乓,他们摆上一块床板,在床板中间放两块半截砖,在砖上架一根棍子,就打起来。我们几个小邻居“照搬”过来——那时我们都住平房,两对门相隔七八米远,在中间摆块床板宽得很,依此开始打乒乓。当时的球拍都是光板(后来才有胶板、海绵板)。后来附近的厂女工宿舍砌起两个洗衣台,而洗衣台几乎与乒乓球台的长、宽、高相似,洗衣台便成了我们的乒乓球台。我们打的主要方式是“一四卷”(挑战者输第一个球便轮下,如他先得第一分便可与坐庄者赛到四分,谁先得到第四分谁赢)和“二三七”(挑战者零比二轮下,坐庄者零比三走人,无此比分后谁拿到第七分谁赢)。再后来学校在工厂工人的帮助下建起许多水泥板的乒乓球台,这给喜欢打乒乓球的同学提供了方便(但球烂得快)。这乒乓球打多了,水平提高了,坐庄的时间也长了,之后学校组建乒乓球队,我就光荣地入选校队——成了学校第一批乒乓球队的队员。队中有比我们大的,也有比我们小的(我说出其中一个队员的名字会吓到很多人——世界冠军谢赛克)。这以后,我们就有正规的球台训练了。
赛克的爸是厂乒乓球队队长,厂工会陈主席很支持打乒乓球,把厂乒乓球室钥匙交给赛克的爸,于是,我们星期天都可以练球。赛克的爸有时还到市里请来教练教我们打球。有一次,请来当时很有名的王湘平教练。赛克年龄小,进步又快,又是左手握拍,有特点,很快转到乒乓球出名的公园路小学就读,下午放学他直接到市体校训练。
当时在学校带我们的体育老师是林宪清。他让我改打横拍,直到现在——近50年啦,我一直是用横拍打球。
下乡插队两年多,就没球打了。插队回来进到单位,单位举办小型运动会,其中有乒乓球项目,我轻而易举就拿了冠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本系统举行的乒乓球赛,本人均进前三名。之后,多次以领队、教练和队员身份参加全区同系统的乒乓球赛,且成绩不俗。前两年,全区同系统举行乒乓球赛,首次设退休组,我与搭档获男子双打冠军。回家把金牌挂在孙子脖子上,全家高兴。
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国际乒联改用“大球”——由原来的38毫米乒乓球改为40毫米(现在为40+)。2001年,乒乓球比赛方式由21分、三局二胜、五局三胜(决赛)改为11分、五局三胜、七局四胜(决赛)。我们与国际乒联“同步”——打“大球”、用新赛制。
早在1995年,我们球友就自发建起一个小型的乒乓球“俱乐部”,场地在城中区。2005年,乒乓球场地移到了鱼峰区。2009年至今又到了弯塘路。我们每周二、四晚打球,一直坚持近25年了。
回想起与小小乒乓球如此长久的缘分,觉得很有意思。我从小打乒乓,乐在其中,还交了不少朋友。这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新闻推荐
通讯员刘晓英晚报讯近日,鱼峰区麒麟街道德润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社区活动室开展“鲜花送巾帼”主题活动。活动现场,妈妈...
柳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