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菇冠盖大如伞盖,其上长有赘生物。
这簇巨型蘑菇刚被发现时,非常洁净水灵。 今报通讯员刘君 摄
今报记者石红星实习生李金丽
日前,柳州市鱼峰区六座村二六屯村民向本报反映,他们村一块菜地里,长了一簇超大的野生蘑菇,体型巨大,总体直径超过1米。村里老人都说从没见过这么大的蘑菇,也不知道它的名字。大家怕有毒,都不敢采摘食用。
村民
菜地里惊现巨菇
8月14日,记者来到二六屯,在村民刘先生指引下,来到村中路边一块荒芜的菜地里,看到了这簇从地里长出来的巨型蘑菇。这些呈灰白色的蘑菇层层叠叠长在一起,有二三十朵之多,整簇直径超过1米,约有一张麻将桌大小,成年人张开双臂也环抱不了一半。最大的单朵冠盖大如伞盖,直径有近50厘米,根部最粗处直径也有约10厘米,高度同样有近50厘米。
刘先生告诉记者,这簇蘑菇,大朵单重有三四斤,整簇有四五十斤重。不过,这簇长在一棵桃树下方的巨菇,多数冠盖已经开始发蔫,上面落了不少树叶。“刚发现时,它可漂亮了。”刘先生介绍,他是上月底听村民说村里发现一簇超大蘑菇后,前来看稀奇的。“村里的老人都说没见过这么大的蘑菇,也不知道它是什么蘑菇。”刘先生说。接着,他还特意拿出手机,翻出之前拍摄的这簇蘑菇照片和视频给记者看。
记者看到,刘先生手机照片和视频里的这簇蘑菇,刚发现时显得非常洁净水灵,冠盖和根茎都很饱满,每朵冠盖上还长着一团像椰菜花一样的赘生物。刘先生表示,由于村民都不知道这是什么蘑菇,而且它大得超乎寻常,大家都不敢摘来吃,怕有毒。
专家
巨菇名叫“金福菇”
为了弄清这簇巨型蘑菇的真实“身份”,当天记者摘了一朵,准备第二天拿去给农业局的专家鉴定。
在河西菜市,当记者把这朵大蘑菇拿给一名专售食用菌的摊贩看时,阅菇无数的该摊贩看得目瞪口呆,即便是摊位上摆的最大的杏鲍菇,体型也瞬间被“秒杀”。该摊贩最终摇头道,她也不知道这是什么蘑菇,从未见过。
8月15日,记者联系上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术员陈罡,他拿着这朵大蘑菇,先是凑近鼻端闻了一下,然后把粗如成人手腕的根茎掰开,发现里面是棉心,软绵棉的就像白色的海棉,并不像菜市所售的食用菌那样紧实。“很像金福菇,气味闻着像杏仁。”陈罡介绍,成熟期的金福菇根茎其实也是很紧实的,当它要败谢的时候就会变成棉心。正常情况下,金福菇的冠盖上很光滑,没有赘生物,不过当其生长环境比较潮湿的话,就会出现这种增生组织。
为了进一步确认这种巨型蘑菇的身份,陈罡专程来到二六屯实地查看其生长环境。经过一番甄别,他最终确认是金福菇。“这种菇是草腐菇,生长地多有腐烂枯草。而且它还是一种高温菌,每年6月至9月天气热的时候生长,不像其他低温菌,喜欢在春冬季节生长。”陈罡说。
提醒
野生菌不能乱吃
陈罡表示,金福菇是一种食用菌,经济价值不错,不过这是一种外来物种,2008年他们首度引进柳州试种,2009年曾在一定范围内向农户推广,后来因为种植技术要求太高,很难推广,所留菌种也因时过境迁遗失了。不过有的孢子可能随风飘扬,在一些适合它生长的野外长了起来。当年环江村就有人在野外发现了它的踪迹,不过没有这簇这么大。陈罡说,他已经提取了金福菇的部分组织,打算回去分离培养菌丝,重新制作菌种。
“虽然金福菇可食用,不过它和有微毒的苦白蘑长得很像,如果不是专业人士,看到最好不要乱摘乱吃,以免把苦白蘑当金福菇导致中毒事件发生。”陈罡特别提醒道,即便是能食用的菌类,吃的时候如果不注意,仍然可能会造成中毒。比如鸡腿菌,和酒混吃时极有可能会导致中毒,因为有些食物一起吃时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毒素。因此,吃野生菌一定要小心谨慎,在没有确定其无毒,或是已经开始败谢的蘑菇,千万不要采摘,更不要食用。
新闻推荐
恒大御景湾少儿科技梦想秀活动时间:8月17日至18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恒大御景湾少儿科技梦想秀不能错过。活动现场...
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