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拿回我的钱了。”柳州市民小方(化名)叹了口气,这1800元的加班费,如果不是劳动监察部门介入,根本要不回。此前她还差点连帮单位垫支的钱都拿不回来,也是靠投诉才能维权。
1
个人垫付的钱报不了账
小方介绍,今年2月她在柳州一家公司入职,负责行政工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小方偶尔会以私人先垫资的方式给公司买东西,过后通过账务报销拿回垫付的钱。
4月起,公司从外地派来一位新经理,并给他在柳州租了住房。
在新经理入住前,小方的上司指示小方,为新经理购买床上用品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确保其一到柳州就能便利使用。这些开支非常琐碎,包括窗帘、护手霜、床单等。小方都是自己掏钱垫付购买,加上几个月的差旅费和其他费用,这些开支累计达到了近2万元。
今年5月底,小方收到公司“无条件、无理由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并要求她第二天就办完所有离职手续。小方表示,离职没有问题,但是要求办完报账手续再走人,未获公司允许。公司要求“先把离职手续办完,后面再处理报账的事。”
公司财务人员则表示,发票中的床上用品等物品,超出了单位正常报销范围,报不了。小方再三表示这是奉命行事也没用。一面被要求一天内办完手续,另一面近2万元的账报销不了,小方非常恼怒。
沟通不下,小方向公司所属的集团总公司督察部投诉。督察部派员到柳州调查后,发现情况属实,财务这才给小方报了账。
2
超时工作没报酬
此外,小方在这家公司加班很多,可是没有得到一分钱加班费,离职时完全要不到,小方只好求助劳动部门。
接到小方的投诉,柳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河东大队进行了调查,发现小方与该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其中约定每周工作时长不超过40小时。但根据公司上下班时间安排及小方每周至少6天的工作记录,小方每周的工作时间已远远超出40小时。这与劳动法明显相悖,也与其签订的劳动合同不符。
被投诉公司拿出的证据,显示双方对加班津贴有约定说明,但约定说明处没有小方的签字,不符合规范。
根据调查结果,劳动监察部门认定该公司存在违规加班行为,责令该公司赔偿小方加班费1800余元。
3
维权有门路
打工需小心
6月13日,记者以小方的遭遇为典型案例,向柳州市劳动监察支队进行了相关咨询。
“现在,无论去什么单位工作,都要记得先签订劳动合同,而且劳动者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柳州市劳动监察支队副支队长彭胜说,客观来说,相比于用人单位,劳动者属于弱势群体,一旦发生纠纷,劳动者往往会陷入举证困难的境地,所以签订劳动合同是必要的。平时注意收集保存好工资单、派工单、出入证甚至饭卡等,说不定以后会派上大用场。
小方垫付资金难以报账,说明她社会经验不足,尽量不要从自己口袋里面拿钱去做单位的事,正确的流程应该是在单位借支,一定要个人垫支的话,应该事先写一个情况报告,要有领导签字同意。因个人垫支引发的纠纷,因为证据难以认定,劳动监察部门很难介入,所以务必要谨慎。
对于加班这一块,企业的规范操作应该是,让员工填写“加班申请”并签字,这样不仅保障职工的权益,而且企业也不会面临违法违规的处罚。因为劳动法对劳动时间有明确规定,超时就是违法。
彭胜还提醒,在遇到劳动纠纷以及欠薪等情况时,劳动者维权的渠道其实很多,除了可以向市里面的劳动监察支队投诉,各城区也有劳动监察大队受理,更方便的是可以先向所在街道社区反映情况,柳州市目前有200多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劳动协查员,可就近反映投诉,协查员可先行调查和调解,解决不了再移交上级,能有助事情更顺畅解决。
今报记者巴方
新闻推荐
梁炳全作品。当你即将离开一座生活了4年、有着很深感情的城市,并且可能不会再回来时,你会用哪种方式告别?面对离别,柳州小伙...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