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世纪50年代初建厂的柳州冶炼厂,属于国家二级企业,但在建厂后的二十多年岁月里仅仅只拥有两辆卡车,然而,在汽车业尚未发展的年代,也算得上是拥有汽车的“大户人家”了。在那个年代里,基本没有汽车货运,远途的货物只有依靠铁路运输。于是,每当河池南丹大厂矿务局所属的车河、铜坑等矿区,将经过了水选、球磨处理后的矿原料由火车运送到柳州东站时,冶炼厂的两辆“解放牌”卡车就需要加班加点,来回不间断地运送回厂里入库。除了拉矿,还有拉煤炭、玻璃水、盐酸及生产用品的任务,司机们的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与柳州冶炼厂相距不远的柳州农械厂搞技术革新,尝试生产汽车。柳州农械厂的工人技高胆大,硬是用双手锤出了汽车头的外壳,生产出第一辆“柳江牌”汽车。该汽车的车板、车厢都是木制的,车辆的外观用油漆涂成了深绿色,为两吨载重量。司机们试车后反映,车况很是平稳。
也是在那些年代里,柳州拖拉机厂开始生产微型汽车和微型货车。微型汽车驾驶室为两座,整车只有二米多长,小巧玲珑的样子,十分招人喜爱,价格也便宜,四千元左右。冶炼厂在上级部门的批准下,买了一辆微型货车专供厂福利科专用。当年,冶炼厂食堂有一千多位职工及家属就餐。过去,食堂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三番五次地推着车间生产用的钢圈轮子的铁皮斗车去菜市场采购食材,有了微型货车后,不单是采购人员减少了,职工还省下了力气和精力,使得食堂的菜肴品种也丰富了许多。那时候,每当有职工家里遇到洪灾或大事,厂里就会派出微型货车去支援,迅速解决工人们生活中的难题。
20世纪90年代时,外出至贵州遵义谋生数十年的舅舅为了孩子创业要买辆货车。他所居之处位于山城,要跑运输,则需车辆质量上乘、省燃料、省钱、马力足。舅舅一家子反复商量调查后,就将目标锁住了柳产的“东风牌”汽车。为了早日把汽车买到,年岁已高的舅舅不顾天气炎热,一行三人携带着十二万现金起程,一路上坐汽车,转火车,千里迢迢来到柳州。
舅舅顾不上休息,就催促着要我们领他们到柳汽(原柳州农械厂)销售科。见到舅舅对家乡生产的汽车如此情有独钟,销售人员被感动了,竟破例按该厂的内部销售政策,直接给他打九七折(后来我们得知,就是销售厂长特批的折扣,也只有九七折)。舅舅在汽车产品库里选了一辆自己心里最满意的货车。几天后,他们心满意足地开着新汽车回去了。
今天,柳州的汽车产业已经大大发展,当这些难以计数的柳产汽车奔驰在全国大中小城市的道路上时,成为了柳州市流动的名片,传播着柳州的美名。
新闻推荐
这几天,柳州街头,很多市民的衣着已进入“夏天模式”。今报记者颜篁摄今报柳州讯(记者罗素玲)据柳州市气象台监测数据统计,自5...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