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看报、写作成为吕镇书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 (受访者供图)
记者 赖柱武
“晚瑰如玉,报涵春秋;寓教于乐,良师益友。这是我对晚报的评价。柳州晚报从创刊,到改版(多次改版),随着时代的变迁,不管从内容上,还是版面上,特点就是贴近民众,更接地气。”这是柳州市作家吕镇书(笔名“风筝”)的感受,他的作品不仅屡见于报端,他还是一名晚报的忠实读者。
与晚报结下不解之缘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当时在铁道部柳州木材防腐厂从事宣传工作,先是豆腐块文章在《柳州日报》发表,到了1995年《柳州晚报》创刊,我的作品发表又多了一个宣传阵地。”吕镇书说,再到2001年,他下海经商后,一有空闲时间,他又继续坚持写作,向《柳州日报》《柳州晚报》投稿,30多年来,有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作品发表,而且投稿的命中率比较高。据大略统计,约有作品1500篇。
“作为晚报的一名忠实读者,晚报可以说是我的良师益友。”吕镇书表示,自从有晚报以来,他每年都订阅晚报,今年就订了4份,其中一份送人。他在看报和投稿的几十年来,认识了很多报社领导和记者、编辑,从早一些时候的老报人,到现在的报社领导和记者、编辑,可以说经历了五代办报人,记者、编辑换了一茬又一茬。“所以说,我对晚报的感情很深,晚报对我的帮助也有很多,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希望晚报越办越好
“我喜欢晚报,爱读晚报,晚报肩负责任,履行使命,记录百姓生活,见证社会变迁,与读者与受众深情交融。很多社会热点、难点,通过晚报的报道引起有关部门与社会公众的关注,并得到妥善解决。”吕镇书说,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与晚报的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全媒体又有一些交集,除了看报纸以外,他每天还点看柳州1号APP、晚报副刊群、晚报读者维权群等新媒体,每天从手机上,很快看到群里发出的副刊版文章,朋友圈里十分热闹,大家对好的作品纷纷热议点评。
“总之,内心一句话,希望晚报越办越好!”吕镇书深情地说,“值此机会,也向晚报提一些建议,晚报是都市报,贴近民众,今后可以在报道和策划方面,做好更多市民关注的话题,即多做一些思考性的东西。如就目前柳州发展现状,有太多太多的题材可以挖掘,比如柳州经济、文化、旅游、商贸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热点和难点等问题,可以通过晚报宣传报道,引起社会大众讨论,为柳州决策层提供科学参考,共同加快柳州更好更快发展。”
新闻推荐
集装箱欲“坐地生财” 城管坚决说“不” 柳太路与河西路交会处十多间移动违建铺面被查封
执法人员现场对这些集装箱违建进行查封。今报通讯员韦德盛摄今报柳州讯(记者许洁琳通讯员韦德盛)场地平整一下,把集装箱往地...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