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侯社区主任韦婉玲在社区活动中与居民互动。受访者供图
今报记者巴方
个子高,嗓门大,说话直来直去,笑起来极富感染力,做起事来风风火火,韦婉玲的爽快很容易拉近和别人间的距离。作为城中区柳侯社区的主任,今年37岁的她从事社区工作已经13个年头了。
科班生的成长也不容易
在柳州的众多社区干部中,韦婉玲算得上是专业对口的科班生,大学里学的专业就是“社工”。但是,她没想到,真正投身到社区工作时,科班生也有太多东西要学,书本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太远了。
她落脚的第一站,是在三门江社区。可能是领导看中她的学历背景,一来就给她压了重担——这个年轻的妹子居然书记主任一肩挑。
十几年前的三门江社区,和现在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状态。那个时候,那里都还没有开发改造,没有现在这么便利的桥和路,就像藏身城市的村庄,落后荒凉。正因如此,很多盲流聚集在此。韦婉玲和同事们走村串户时,经常遇到蛇、野狗和各种野生动物。天冷的时候,还要经常下去给村里的流浪汉们送衣物被子,怕他们冻坏了。
2005年那时,各处爆发禽流感,三门江一带除了各养殖场,村民以及外来人员也养了很多鸡。“好几千只啊,我亲自去他们家里给那些鸡一只只打针防疫,练就了一身给鸡打针的本领。”回想往事,韦婉玲自己也觉得有趣。
艰苦的地方,考验人也锻炼人,几年下来,韦婉玲迅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独挡一面不成问题。
转换战场迎接新挑战
好不容易将三门江打理得妥妥当当,与村民盲流相处融洽,工作顺畅之际,一纸调令,将她从偏安的三门江调到了繁华之所——柳侯社区。
柳侯社区毗邻柳江景区,环抱柳侯公园,风光秀丽,人杰地灵,辖区人口7231人,由弯塘路、友谊路、解放北路、文惠路4条街组成,辖区内有中医医院、公安局、柳州画院等17家机关和单位,还有数所名校、知名幼儿园等,加上柳州文脉所在、城市中心“绿肺”柳侯公园在此,辖区档次之高、居民素质之高,完全出乎韦婉玲意料。她原先管理三门江积攒的一套经验,在这里完全没有用武之地。认识到这一点,她迅速调整工作方式,以谦虚的姿态,踏实的服务,同样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辖区大部沿江,每年洪水过后的清淤都靠社区牵头组织进行。
“老实说刚开始我挺兴奋的,新鲜嘛,看着柳江涨水起来,天天去江边巡,看居民家会不会被淹,要不要帮忙搬家。水退以后要及时清淤。去年,柳江一连5次涨水,每次还没缓过来又得去清淤,连着5场干下来,人都要干到吐了。”韦婉玲说。
打造“柳侯人文”特色社区
家住弯塘路22号的刘奶奶,已经80多岁了,天气好的时候,刘奶奶会拄着拐杖慢慢走到社区来找工作人员聊天。因为韦婉玲每年都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到她家去做点家务,陪她聊天,一来二去,老人家把社区的工作人员当成了自己人,遇上什么事都想跟她们说说。
韦婉玲在社区开展“走百家门、知百家情、暖百家心、解百家难”活动,做群众的知心人,号召社区工作者成为连接群众与党组织之间的桥梁。走访群众,深入基层,早已成为她的日常。
因为太想把工作干好,韦婉玲干活是没有“8小时”概念的,8小时内外都是工作。社区体量庞大,人口众多,仅靠8小时是干不完所有工作的,所以很多时候她都要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有时候我老公生气,说社区才是你家!”她苦笑。
眼下,韦婉玲正在和同事们忙着利用社区丰厚的文化教育资源,努力打造文化型、平安型、和谐型社区,力求独具“柳侯人文”特色,把柳侯社区建设成为一个管理有序、服务便利、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文明社区。
新闻推荐
小记者四十一中18(8)班林陈利“砍——!杀——!”咦?是不是有人玩CF呀?NO,这是编辑部的老师正拿着“大斧子”“大刀”在删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