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产”新能源洒水车上路。
(张捷 摄)用白色衣服测试清洗过的路面。
(张捷 摄)“柳产”新能源平板车及勾臂车。
(张捷 摄)市民向地埋式垃圾桶投放垃圾。
(张捷 摄)“以桶换桶”清运垃圾。
(张捷 摄)老式人力收垃圾。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而残羹剩饭、果皮、纸屑等生活垃圾呈数以万计的单位增长。据了解,目前,柳州市日产生活垃圾量平均为1800多吨,近10年柳州市垃圾量的年增长率在9%左右。每天的生活垃圾是如何清运至指定地点处理的?今天是广西第22届环卫工人节,笔者带您解开谜团。
近日,在柳西环卫所保洁范围的林溪小区,居民把分类打包好的垃圾投放至地埋式垃圾桶,垃圾桶装满后通过传感器显示红灯发送信息到环卫工人手机,环卫工人迅速前往收集,通过操作按键,垃圾桶自动升起与新能源环卫清运车无缝对接,密闭化运输垃圾至指定地点处理,避免垃圾落地。另外,各城区(新区)环卫工人利用河水、中水通过机械(新能源)化环卫作业车辆开展每日一、二级道路洗地作业,达到水资源循环利用,预计每年节约自来水24万多吨。这是柳州市不断加大环卫机械化保洁投入的成果,借助“柳产”新能源汽车,一步步打造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环卫机械化保洁“柳州模式”,一袋垃圾的“旅行”见证了时代的进步。
绿色环保:
一种环卫模式的升级
过去,环卫工人保洁路面以人工为主,还操作人力扫地车作业,拉板车走街串巷收集垃圾,通过货车“敞篷式”运输,再到指定地点填埋处理。暴露的生活垃圾经过收集、转运,难免造成二次污染,还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
如今,柳州市不断改进环卫保洁模式,市容环卫部门在小区及主要路段设置地埋式垃圾桶,这样的环卫设备露出地表的外观与果皮箱相同,居民从果皮箱入口投入垃圾直接到达地下的垃圾箱,既节约了空间,还解决垃圾产生异味的问题。届时,新能源环卫车通过“以桶换桶”“以箱换箱”的收运垃圾模式,新能源环卫车直接将垃圾运输至大型中转站压缩,最后将其转运至静脉产业园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今年,柳州市计划在主要门户路段设置9个地埋式垃圾桶,通过不断建设地埋式垃圾桶项目,逐步实现“垃圾不落地,环境更美丽”的目标。
不过,绿色环保的环卫作业模式需要先进的环卫设备支撑。
高效新能源:
一个汽车产业的缔造
过去,环卫工人在运用机械化设备作业中发现,受路面条件、气候及保洁模式等因素影响,环卫车辆需要不断调整、改进。那么,有没有适用多种路面条件的环卫系列用车?
如今,柳州市乘着加强环卫机械化保洁的东风,政企联手把智能环保的环卫作业需求与新能源专用汽车研发及应用更好地结合起来。不到一年时间,由市市容管理局牵头,联合本地汽车企业共同研发的新能源环卫洒水车试运行近一个月来,相比燃油汽车,纯电动的“柳产”环卫洒水车节约能耗在40%以上,实现汽车尾气零排放。另外还研发纯电动洗扫车、微型垃圾清运平板车、勾臂车、餐厨运输车等8款环卫系列用车及自动升降地埋式垃圾桶,逐步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近年来,柳州市市容环卫等部门积极鼓励居民改变垃圾投放方式,倡导“人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实行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理念。从居民“带垃圾下楼”到“垃圾集中”投放,再到垃圾收运“以桶换桶”实现“垃圾不落地”等举措为推行垃圾分类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享、共建共享美丽柳州宜居环境,为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张捷)
(图片除署名外由市环卫处提供)
新闻推荐
刘小春,柳州市工人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从事护理工作27年,拥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经验。她勇于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任...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