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覃伟立通讯员罗贞
“去年我们家卖了100多只土鸡、30多只土鸭,增加收入1万多元。”柳州市柳北区石碑坪镇留休村村民陈观英用手语说,“今年我们家还打算再建一个鸡舍,多养些鸡,争取更多收入。”
35岁的陈观英是听力残疾人。由于从小残疾,加上家庭条件较差,陈观英只读了小学。虽然生活艰难,但她勤劳、坚韧。结婚后,她和丈夫靠种植水稻、玉米维持生活。后来,两个儿子相继出生,到了上学年龄,家庭开销更大了,生活十分艰苦。2014年,陈观英一家被识别为贫困户。
2016年,石碑坪镇扶贫工作队和包村干部了解她家情况后,精心制定帮扶措施。镇残联把她列入当年的柳北区残联“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养鸡项目,免费发放40只鸡苗、150公斤饲料。
第一次养鸡没有经验,遇到很多困难。没有技术,她不知道场地消毒,鸡发生了病情。怎么办?陈观英夫妇很彷徨。向帮扶干部和镇残联求救,技术人员立马上门,指导陈观英把病鸡分离出来,单独给药,其余未生病的鸡以预防为主。技术人员还让她改善养殖环境。
这件事情让陈观英深知养好鸡并不容易。她特意让大儿子买来一些土鸡养殖的书籍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叫儿子帮着解释,用手语翻译给她看。碰到雨天湿度大鸡容易生病的情况,陈观英专门给鸡喂食姜汤红糖水。平时,陈观英也经常清理鸡舍卫生,晴天时把鸡放出去活动。技术人员也多次上门回访,帮助她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观英的产业扶贫初见成效:单养鸡这一项,就年增加收入2500元,全年家庭人均收入3490元,实现脱贫。
2017年,柳北区残联继续免费给陈观英发放鸡苗、饲料,让她稳定收入。
虽然陈观英身有残疾,但她勤学苦练,掌握技术,走上了脱贫的道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谌贻照通讯员江宏坤不久前,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层在印度中央邦印多尔市柳工印度工业园内郑重栽下一株树苗...
柳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