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走过这条回家的必经路段,垃圾桶散发的臭味令人作呕。”26日上午,家住柳北区友谊路望江景苑的陈先生告诉记者,小区里很多住户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对家中的生活垃圾“一袋抛”,这不仅影响小区环境,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近年来,柳州市市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明显提升,但生活中对垃圾分类投放的实际行动却有待提高。
改变观念:“不习惯”变“成自然”
26日,记者在望江景苑小区遇上手提垃圾袋的市民小袁(化名),随即对其进行了采访。“袋里什么都有,分类太麻烦,没这习惯!”小袁说。
随后,记者到柳北区景秀园小区、鱼峰区鑫广园小区、柳南区民鑫小区等多个居民小区进行采访,发现垃圾分类均遭遇“不习惯”的借口。
“我经常点外卖。一份外卖,外包装是塑料,属于有害垃圾,而筷子是木头,属于可回收垃圾,吃剩的食物又属于易腐垃圾。谁家里会同时放3个分类垃圾桶,肯定是一个袋子装了拿去扔。”家住景秀园的邱丽告诉记者。
“小区的垃圾箱已按类别放好,免费分类垃圾袋已发到居民手中,各种公益广告也反复播出,可效果就是不理想。”柳北区环卫工人刘姐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在市环卫处了解到,目前柳州市日均生活垃圾量为1800多吨,近10年柳州市生活垃圾量的年增长率在5%左右。“垃圾分类处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其他几个环节的分类便意义寥寥。”柳西环卫所的陆秀玲坦言,要推行垃圾分类,需要考虑如何让分类变得简便易行,才能让人们养成良好的处理垃圾的习惯。
多方合力:为垃圾不落地打好基础
记者在市容管理部门了解到,柳州市环卫等部门正积极引导居民改变垃圾投放方式,通过从居民“带垃圾下楼”到“垃圾集中”投放,再到垃圾收运“以箱换箱”实现“垃圾不落地”等举措,为推行垃圾分类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各城区(新区)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鱼峰区环卫部门在试点小区分别放置了17个240L的垃圾桶、2个120L的垃圾桶进行垃圾分类;柳南区环卫部门协同辖区各街道办的生活垃圾分类相关负责人下户宣传;柳西环卫所工作人员利用夜间,深入小区住户家庭,进行面对面垃圾分类宣传,并指导大家参与垃圾分类……通过努力,目前全市已有近5万户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并且参与人数还在逐步增加。
政府加快建设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建设一处集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处理等为一体的静脉产业园项目。该项目拟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内容包括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餐厨垃圾处置、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污泥集中处理厂等项目,项目拟于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建设内容包括工业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病死禽畜焚烧、大件垃圾和废旧家电与电子产品拆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实现污染治理的共享,项目拟于203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本报记者 文鑫豪
实习生林怡 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大学生创业要做哪些税务登记?”“小微企业需要符合什么条件?”“淘宝店如何开具发票?”“高新技术型企业初创期有什么税收...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