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冼冰
春风拂煦清明节,踏青祭祖念先人。明天就是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进行扫墓祭祀,寄托哀思,缅怀先人。
前几天,柳州市在西山梦园举办了公益花葬活动,127名逝者的骨灰与鲜花为伴,回归大自然。与传统的厚葬观念相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文明环保的方式安葬自己的亲人,倡导厚养薄葬新风尚。但在一些农村地区,铺张浪费、大操大办丧葬活动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老人生前不尽孝,死后却以厚葬示孝。厚养薄葬和厚葬示孝,究竟哪一种才是真正的尽孝?本期大家说话题,市民和晚报读者群群友进行了讨论。
轻赡养重厚葬不是真正的尽孝
如何看待厚葬示孝?记者采访了多位市民和晚报读者群群友,表达了两种不同的看法。部分受访者认为,厚葬是中国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传统,理应坚持,如果操办得过于简单,就会被认为是不尽孝道。但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生前若不尽孝,死后大操大办没有太大的意义,如今人们的观念正慢慢改变,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祭而丰不如养之厚。
市民雷女士不认同厚葬示孝的做法,倡导厚养薄葬。雷女士不久前到农村参加了一场葬礼,不仅规矩、仪式繁多,劳心费力,且持续多日,请人包办花了高额费用。其实,逝者在去世时已经火化,但仍然回到农村大操大办,原因竟是子女担心村里的风俗和异样的眼光。雷女士说,当时在场的许多年轻人、中年人也认为,在生前好好孝敬长辈,葬礼尽量从简,既让老人安享晚年,又减轻了生者负担。
“生前若不孝敬老人,死后大操大办葬礼也于事无补。”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说,她的亲戚生前一直赡养老母亲,还给母亲购买了养老保险,但其兄弟不仅没有尽到赡养老母亲的义务,还问母亲要钱买房子。当老人去世后,其兄弟却主张大肆操办葬礼,以厚葬示孝。该市民说,轻赡养而重厚葬的行为令人寒心,何不在老人生前多尽孝道?
重厚养,让老人安享晚年
对于厚葬示孝的做法,更多受访者支持厚养薄葬。这些受访的市民和网友认为,尊老爱老,善待老人,多一些陪伴,多一点关心,才是对老人最大的孝敬。
市民陆先生说,厚养薄葬,并不是说在老人过世后敷衍了事,而是指要摒弃大操大办的殡葬陋习,“现在有花葬、树葬等多种生态方式,既让老人入土为安,又寄托了生者的哀思。”陆先生认为,厚养薄葬的真正意义在于厚养,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这份义务不仅是生活上的照顾,更是精神上的陪伴,让老人快乐富足地安度晚年。
“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幡然醒悟,后悔莫及。”市民陈女士说,许多人在父母健在时没有报答养育之恩,直到老人过世时才想到尽孝,但为时已晚。在生活中多关心、陪伴老人,这才是真正的尽孝。
“厚葬示孝是做给活人看的,虚假的孝顺要不得。”晚报读者群群友“蔷薇花”表示,充门面装孝道,这些行为逝者已经无法感受到。厚养薄葬,在于子女珍惜相依相伴的时光,在老人有生之年多一些关爱,让老人颐养天年。
新闻推荐
小学生在祭柳仪式上朗诵《纪念柳宗元》○○记者叶露婷/文黎寒池/图晚报讯抚柳思怀,忆汝贤德,功高万代,日月同光。昨日早上,柳州市社科、文化、教育界等近600名社会各界人士相聚一起,举行了隆重的祭祀...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