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老师想不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他就帮助邻居的小孩子交学费,购买作业本,甚至买衣服。直到邻居的小孩子大学毕业。
邻居这小孩子还算懂事,平日里,过年过节的,总是发一些祝福、问候的短信或微信给覃老师。可是,近几年来,邻居的两公婆却对覃老师冷若冰霜。
最近情况更严重。覃老师退休后,老伴到柳州带孙子去了,留下孤零零的他,平时有些力不从心的活儿,需要年龄比他小得多的邻居两公婆帮他做。起初,对方还勉强答应,久而久之,每一次覃老师有所求的时候,邻居要么推说没有空,要么直接就说他也干不了。
覃老师就非常郁闷了。那么多年来,我帮你儿子还少吗?十几年间,不说三万、五万,至少也有三、五千吧。帮助邻居的儿子那么多忙,不仅讨不来邻居两公婆的感激,到头来,还遭来冷遇和白眼。
这让覃老师感到很纠结。想不通这里面到底自己错在哪里?
二
黄某跟同事李某的关系不错。李某家里比较困难,父母长年患病,儿子不学好,常常赌得到处借钱。黄某心肠好,平时就三百、五百地借给李某,都不放在心上,也不给对方还,权当给对方应急。
十年前,因为李某说有事急着用钱,向黄某借了2万块钱,黄某二话不说,又借给了李某。
当时,因为两个人关系比较铁,黄某也懒得叫李某立借据。反正,每天一起上下班,抬头不见低头见,这种事谁会赖哩。
去年,黄某母亲病重,急需用钱,就向李某催还这笔欠款。对方却说:我什么时候借你钱了,有借据吗?
黄某语塞。想想,这样的朋友和同事,再也无法交往下去了。可是,那些三百、五百也就算了,这2万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便与李某据理力争。
李某可不是省油的灯,不仅不承认向黄某借钱的事,还倒打一耙,说黄某心术不正,想讹诈他。原本两个人之间的事情,结果,越闹越大。最后,圈内人全都知晓了这件事,并且,黄某因为没有借据在手,便只有哑巴吃黄连的份。
于是,黄某不仅讨不回2万块钱,还蒙冤背上讹同事钱财的罪名。气头上,黄某真想把李某一刀给宰了。
三
赵某与农某同一个屯,且从小学一起读书,直到高中毕业。
赵某家庭比较富足,从交钱买饭票到久不久到街上打牙祭,都是赵某付的钱。
农某习惯了接受赵某的帮助。高中毕业后,农某当兵去了,后来提拔当上了军官。农某探亲回老家的时候,请了几桌人,有亲戚的,有朋友的,就是不请赵某。后来,有人问农某,为什么不请赵某呢?你们可是从小玩到大的,关系那么铁!农某说,高中毕业之后,他还没有去当兵的那阵子,有一天晚上,赵家杀鸭,叫了亲戚,也叫了几个朋友,却没有叫他。
就因为少了一次没有喊农某吃鸭肉,之前赵某对他的好便被一笔勾销了。
赵某听说后,感慨万分,无言以对。
四
古人喜欢说“滴水之恩,需涌泉相报”,说的是受人小小恩惠,就应该以十倍数十倍地报答对方。
可是,或许很多人忽略,或者忘记了“滴水之恩”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清代朱用纯编辑《增广贤文》时收录的这句话,原为来自民间的一句俗语。民间老百姓把“滴水之恩”看得很重。
付出越多,回报越小,因为已经超出“滴水”的含义。帮助人如同雪中送炭,送一二块足够了,送多了就成为“福利”,少送一块都不行,还谈什么“之恩”的“回报”!
所以,施恩也讲究“适可而止”,施恩太多太大,就滥了,就不值钱了。当然,这与做好事不同。做好事是你心甘情愿做的,不祈求回报。
施恩就不一样。除非你想把善事做到底,不求丝毫回报。
民国初年,湘南蝗虫肆虐,粮食歉收,殷天引一家在镇上最先断了粮,一家人不得不吃起草根树皮。有一天晌午,一顶软轿停在殷家门口,从软轿里下来的是殷天引的一个好朋友王杨。王杨突然盯着殷家窗台上的一只香炉走了过去。那只香炉与众不同,正方形,上宽下窄,呈斗状,比一般香炉高大,显得凝重、大气。王杨端详良久说:“好一只明代的宣德炉。”
殷天引心里一惊,他没想到,自己家还有明代的东西。王杨继续说:“我喜欢收藏,把它卖给我吧。我给你两担大米。”第二天,殷天引去了一家古玩店,发觉明代的宣炉至少值十担大米。后来,殷天引就慢慢和王杨断了来往。
多年以后,殷家终于发达起来了,而此时,王杨却病故辞世。殷天引发现,王家养着几株兰花草,其中,种植花草居然用了一只宣德炉,那只宣德炉就是当年王杨花两担大米从自家买去的。王家长子道:“这只宣德炉不值几个钱,它只是一个仿制品。那年粮食歉收,家父的一个好朋友断了粮食,家父想帮帮他,可又知道这个人清高自爱,不会随便接受别人的帮助,于是,故意把他家这只仿制的宣德炉‘考证\’成明代古物,还送了两担大米给他。”
殷天引知道真相后,羞得无地自容,真希望地上有个洞,好让自己钻进去。
施恩却不让对方难堪,这是做人的极高境界。但是,并不是说,对对方好了,对方就感激你。
“滴水之恩”可以“涌泉相报”,但如果是“涌泉之恩”就无法回报了。如果暂时,甚至永久都无法“回馈涌泉”乃至“滴水回报”,受恩之人就难受了。到那时候,只有无颜以对,避之唯恐不及。或者有难报的心理压力,还有低人一等的心理暗示,就会转化为怨恨。
施恩也是一种人生智慧。不能太多太滥,太多太滥,会适得其反。
新闻推荐
今报柳州讯(记者陈刚)滑翔伞民间飞行在柳州崭露头角,不到5年时间,爱好者由不到5人发展到将近30人。自治区、柳州市两级体育局部门于10月24日召集柳州飞伞爱好者,了解广西滑翔伞运动发展现状,并表示支持...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