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由11辆自驾车,15组亲子家庭,42名“非遗万里行之柳城寻遗拾宝”队员组成的自驾车队,与一起长大亲子俱乐部的老师们从柳州出发,共赴一场柳城“非遗”项目的传承之旅。
活动当天,参与活动的家长与孩子们,全程体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腐竹”和“土陶工艺”的制作流程,并在学习中收获快乐与成长,争做“非遗小小传承人”。
大锅原浆
四代人的腐竹传奇
活动当天,室外气温高达35℃,却丝毫不影响队员们的参与积极性,第一站,车队抵达非遗传统手工腐竹制作工坊。
初来乍到,迎接队员们的是浓稠润喉、味美鲜甜的豆浆,与细腻爽滑、消暑宜人的豆腐花,工坊铁架上晾晒的原生腐竹,更是激发起大家的好奇心。
紧接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城传统铁锅腐竹制作工艺”的传承人——韦姗女士,现场讲解传承了四代人的手工腐竹制作流程,并邀请孩子们体验选黄豆、推石磨等制作工序。
中午时分,由清炒豆腐渣、鸡扒农家豆腐、腐竹辣条等八道豆制特色菜组成的午宴,凭借着诱人的菜色,与独特的美味,获得了队员们的一致好评。
龙窑土陶
泥与火的百年技艺
活动第二站,车队抵达上雷永兴柴烧陶器厂,今年60岁的蒋太华厂长,是一名柳州市的工艺美术大师,作为土陶工艺的传承人,他向队员们讲述在柳城延续了800年的土陶制作工艺。
随后,队员们参观了烧制土陶器皿的龙窑,泥土无声,龙窑有韵,孩子们轻轻抚摸着窑壁,传承的种子在心间生根发芽,家长们更是发出阵阵赞叹,并对坚守在此的传承人致敬。
泥巴是土陶的灵魂,也是烧制的基底,队员们纷纷动起手来玩泥巴:爸爸与儿子互动交流,捏制各种小动物;妈妈与儿子共同拉坯,制作土陶瓶子,既增进了亲子感情,也锻炼了动脑创意,至此,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由一起长大亲子俱乐部主办的“非遗周末课堂”系列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给孩子不一样的文化体验之旅,尽在微信公众号:一起长大。
新闻推荐
浇上一勺紫苏螺蛳肉酱,让螺蛳粉变得回味无穷。今报记者周育舟实习生韦佳妮/文西米/图从五星街到金鱼巷,逛鱼峰山走谷埠街,西环往东环,城南至城北,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柳州妹,小发可谓吃遍柳州,从小阅“粉...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