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新闻 柳江新闻 柳城新闻 鹿寨新闻 融安新闻 融水新闻 三江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柳州市 > 柳州新闻 > 正文

编者按徐治平广西民族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广西

来源:柳州晚报 2010-08-15 07:43   https://www.yybnet.net/

编者按:

徐治平,广西民族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称号,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徐治平青少年时代家住本市马鞍山下小龙潭边,

曾在香山慈小(现柳邕路一小)、柳州二初中(现柳

州一中)、柳州高中等校读书。现主要著作有散文集

《在金笋丛生的地方》 、《海灯法师弟子在边关》、《边境八万里》、《旅人的凝望》、《徐治平散文》、《行走美国》、《麻雀挽歌》、《徐治平散文选》;学术专著《散文美学论》 、《散文诗美学论》 、《当代散文艺术论》 、《当代青年文化丛书·摄影》 、《中国当代散文史》 、《散文春秋》 、《天涯芳草—— —中外散文比较研究》。主编《广西散文百年》等。其中专著《散文美学论》获第二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专著《中国当代散文史》获首届全国冰心散文奖,专著《散文

诗美学论》获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理论集奖。

长篇散文《鱼马往事》中,作者回忆了上世纪五

十年代至本世纪初在柳州生活期间的一些珍闻轶事。

现本报选载部分,以飨读者。

都市里的山村

来到柳州,意外地发现,我们家竟然在一座高大的石山下。门前横过一条长了两行大叶桉的砂石路,路前是一汪澄碧如镜的潭水,潭对面是一座突兀峭立的石峰。

对于来自山区的少年,这里的环境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里也有山有水有林,屋后靠山,开门见山,和云开大山里的山村差不多;陌生的是这里的山是石山,奇峰峭拔,巉岩垒叠,而故乡的山是泥山,重峦叠嶂,绵延起伏。

当时我只觉得周边这山这水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后来才知道,屋后的山叫马鞍山,屋前的

潭叫小龙潭,对面的峰叫立鱼峰(鱼峰山)。这里是

柳州的风水宝地,是广西的风景名胜。无意间落户龙城柳水 、马鞍立鱼,不知是何世修的福分?自此,心里一直洋溢着骄傲与自豪。

我家的门牌是柳州市乐群路88号。乐群路从马鞍山与小龙潭之间穿过,北头在天后宫附近与东风路

(今屏山大道)相接,南端在乐群社旁边与柳石路交

会。

当年的乐群路就像一条山乡村道,只是在马鞍山麓零星撒落一些低矮的“板皮房”。柳江上游盛产杉木,柳州是全国闻名的杉木集散地。三江 、融安 、融水 、柳城等地的杉木扎成木排,顺流而下,运至柳州,开木板 、锯木方 、作棺材,故有“死在柳州”之说。当地居民就地取材,利用边角废料,竖几根杉木,构成框架,然后横钉板皮作壁 、作瓦,房间亦以板皮分隔,俗称“板皮房”。初盖时新木板呈土黄色,散发阵阵杉木清香,之后日晒雨淋,逐渐变黑,像山村的茅寮泥舍一般简陋寒碜。

我家那间“板皮房”建在一个土台上,门口正对小龙潭和鱼峰山。门前有一截斜坡路通往横过山边的街道,屋后有个菜园,那是用石块垒成的几畦菜地,上面种满了葱 、蒜 、蕹菜 、苦麻菜 、母猪菜,靠近山崖一侧还种有一株黄皮树。隔壁的颜家 、伍家住的也是“板皮房”,屋后也有一个菜园。

那时的乐群路只有一根小小的自来水管经过,我家所在的这个街区只有一个公用水龙头,就安装在街边的一株大叶桉树下。居民家还没有自来水,各家各户要用水,只能挑着水桶到公用龙头那儿去接取。水桶几乎是同一型号:用杉木板拼成,外侧勒以铁箍,里外涂上桐油,中部鼓凸,上下略为收缩,有点像放大了的腰鼓。水桶又高又大,装满两桶,绝对超过100斤。

用水人得先到居民组长那儿买“水牌”,然后凭“水牌”挑水。所谓“水牌”,其实是一块比拇指稍大的竹片,内侧有该居民组长的签名。公用龙头旁边的大叶桉树干上钉有一个木箱,往上面一寸多长的缺口处投进一块“水牌”,就可自行打开龙头,挑水一担。

没有人监督,居民都自觉投“水牌”,从没听说有人伪造“水牌”或不丢“水牌”就挑水的现象。力气大的挑上满满一担,扁担一颠一颠,水桶一上一下,无异于优美的舞蹈;力气小的投一块水牌,挑半担水,跌跌撞撞,晃晃悠悠,打得水回,也心满意足。

柳州人的诚实厚道可见一斑。

工人俱乐部

当年的柳州工人俱乐部,位于鱼峰路东侧 、小龙潭北边。如今工人俱乐部连同周边的街巷建筑已荡然无存,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已是鱼峰公园的一片土坡草地,其上巨石层叠,小路蜿蜒,几株高大的木棉树傲立苍穹。

那时的柳州工人俱乐部,是全市工人文化娱乐中心。

平时有歌咏练习 、乐器演奏 、书画展览,周末和节假日还有篮球比赛 、象棋竞技 、文艺演出等活动。每次从鱼峰路走过,或者在小龙潭边戏耍,总会听到工人俱乐部的广播喇叭传来阵阵歌声和乐曲声。播放得最多的是民族音乐和传统歌曲。如笛子独

奏《荫中鸟》 、《采茶扑蝶》,二胡独奏《二泉映月》 、《病中吟》,歌曲《在太行山上》 、《我爱我的台湾》 、《达坂城的姑娘》 、《新疆是个好地方》以及前苏联歌曲《小路》 、《喀秋莎》 、《莫斯科

郊外的晚上》等。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些乐曲的名字,但那优美的旋律朝夕相闻,熟记于心,至今仍钟爱不已, 每有闲暇就不由自主地拿起笛子或葫芦丝,自演自奏,陶醉其间。

工人俱乐部就像一块磁铁,强烈地吸引着我这刚从山里来的少年。

我最喜欢进俱乐部看画展。尤其是那些神形鲜活的八哥 、鹦鹉 、山雀 、白鹭

(山里人称之“白鹤”),老虎(山里人称之“大虫”)等鸟

兽,都是我曾经捕捉饲养过或亲眼见过的,想不到还能如此逼真地描画在纸上。难道我就不能这样?天真 、好奇 、逞能,于是找来纸张 、画笔 、颜料,开始临摹起来。

记得我临摹的第一幅画便是一对色彩艳丽的鹦鹉。

象棋比赛也令我痴迷。

那时的象棋比赛露天举行。

树荫下摆一张桌子,桌子背后竖一个棋盘,棋盘用木板拼成,高大得像一堵墙,摆布在上面的棋子,就像一个个小脸盆。每个横竖线的交叉点都钉有一颗钉子,棋子就挂在那些钉子上。比赛时,棋手坐在桌旁对弈,每走一步,桌旁就有工作人员大声通报,“车二进三”或“马三进四”,另一工作人员就手持竹叉,撑住棋子上方的铁钩,在大棋盘上移动一下位置。众棋迷聚集在大棋盘前,伸长脖子,紧盯棋局,每逢一招好棋,就齐声叫好,如若遇到一招臭棋,就搓手叹息。看多了,我也学会了象棋,在小伙伴面前又多了一种炫耀的资本。

每逢星期天都有篮球赛。

那时我就读的二初中教工篮球队是柳州的一支劲旅,每次二初中的球队比赛,我和同学们肯定会赶到赛场,鼓掌,尖叫,打闹,就像过节一样。

周末舞会更是我们开眼界的机会。那种舞叫国际舞,是一男一女搂抱在一起,随着乐队演奏的笛声 、二胡声 、唢呐声 、锣鼓声翩翩起舞,时而飞快旋转,时而缓步徐行,时而腆肚仰头,时而扭摆屁股。舞是这样跳的?此前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稀罕极了。乐队中有一位乐师是香山慈小的老师,每次看到自己的老师演奏,我就觉得特别亲切,特别自豪。 然而小孩毕竟耐不住性子,探头观看了一阵,腻了,烦了,就跑到附近的林子里,一边追逐打闹,一边扯起嗓子大声吼叫:牛仔裤,省钱又省布,穿起牛仔裤,走进俱乐部。

敲响大铜鼓,跳起国际舞,肚子碰肚子,屁股碰屁股。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工人俱乐部后面的围墙被拆除。围墙原址建起了一排面向乐群路和天后宫的小店铺。市民可穿越店铺自由出入俱乐部。

小店铺有卖米粉包子豆浆油条的 、卖五金电器水管灯具的 、卖纸钱香烛石碑墓碣的;俱乐部内的露天场地成了花鸟市场,出售名花异卉 、树桩奇石 、画眉八哥 、金鱼蝈蝈 、白猫花狗……我心目中的艺术天堂已渐行渐远。

柳高岁月

我在1958年秋被保送上柳州高中。

当时正好是“大跃进”年代,校园里那株老榕树见证过不少匪夷所思的故事。

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在老榕树左前方的草坪上,曾摆放过一架滑翔机。那是学校师生亲手创造的杰作,木制,细长,机身有三米多长,机翼有两米多宽,工艺非常精致。浑身涂上了桐油,金黄金黄的,样子颇为轻盈精巧。据说可以载人在蓝天上滑翔,但在我印象里,它整个学期呆在那儿,一直做着飞天梦,却从没见它上过天。

老榕树右前方的空地上曾出现过一座炼钢炉。那是用耐火砖砌成的,一人多高。

同学们从家里搬来铁锅 、蚂钉 、犁头等废旧钢铁,砸碎,丢进炉膛里,然后找来煤炭,点火,启动鼓风机炼起钢来。

大家夜以继日地守候,熬红了眼,累昏了头,结果炼出来的是一大堆黑糊糊的“铁屎”。

还有将麻雀视为“四害”之一,全民同诛之 、共灭之, 也是发生在我读柳高时的事。

我在《麻雀挽歌》一文曾有

过这样的记载:忽一日,全校师生集合,校长历数了麻雀的种种罪状,还列举了上海围剿麻雀的辉煌战果……师生们听了信心大增,斗志昂扬,决心与麻雀决战一场。随即拿起千方百计找来的土枪 、螺号 、锣鼓 、喇叭,甚至鞭炮 、脸盘 、饭盒之类能发出声响的东西,义愤填膺 、同仇敌忾地开往城郊。

一两千人的队伍,分布于方圆数十里的田野 、村庄与山包,只听得一声号令,师生们敲锣擂鼓,吹喇叭,放鞭炮,敲脸盘饭盒,一时间,整个郊野杀声震天,锣鼓动地,枪炮齐鸣,成群的麻雀被从林间 、田野 、屋檐 、篱笆中驱赶出来,惊惶失措,四散飞逃。刚从这田垌飞到那田垌,从这山头飞到那山头,那边的师生又齐声呐喊,鸣枪放炮,直惊得麻雀们魂飞魄散,飞了一圈又一圈,最后筋疲力尽,纷纷从空中跌落下来。可怜的麻雀,就 这样被活活地吓死,累死了……当然也有许多令我自豪的事。

柳高后面便是柳侯公园,每天晨昏,我们都爱到公园的罗池边 、古树下朗读俄语 、背诵古文。那环境之幽 、园林之美 、空气之纯,在别的学校是难以享受到的。加上长年在柳侯祠 、柑香亭 、衣冠冢边徘徊,柳宗元的仙风道骨 、诗风文韵,难免耳濡目染,终生受用。

那时柳州的工业刚刚起步,鹅山 、雀儿山一带开始了大规模的平整土地,兴建厂房。有一回,我和同学们到雀儿山附近某工地铲草皮,回校后情不自禁,提笔写了一篇速

写,题为《工地晨景》,鬼使神差地投给《柳州日报》,过几天

居然登了出来。文章虽然只有千把字,极其幼稚,却成了我的“处女作”。

当时柳州有两位文化名人,一位是民族文学家肖甘牛,一位是工人诗人金彦华。

肖甘牛家在中山路,离柳高不远,我不知哪来的勇气,

竟敢登门拜访,向其讨教文学创作。出乎我的预料,肖老热情之极,每次他都从案头取出一大叠刊有他新作的报刊,一一向我展示 、讲解。

他的《壮锦里的花纹》 、《采

风小记》等著作,让我佩服不已。金彦华比我年长不了多少,与之交往比较随意。

年纪轻轻就发表诗篇,成了诗人,着实令我羡慕。

柳高的文艺气氛特别浓。

很多同学会玩乐器,大多是民族乐器,如笛子 、二胡 、琵琶 、扬琴等。郑英烈老师的手风琴则玩得出神入化。

有一次举行晚会,师生同台

合奏《金蛇狂舞》,数十人围

坐成半圆形,随着指挥手中小棒的挥舞,几十只乐器骤然鸣响,丝竹齐奏,锣鼓大作,欢快 、高亢 、激昂,果真像无数金蛇在头顶飞旋狂舞,良久,凌空而去,仍留下袅袅余音。之后我到过各地中学,很少见到这样高水平的学生乐队。我想,这或许是柳州深厚文艺底蕴的一种体现吧。

新闻推荐

男友拿她的银行卡去参加服装博览会 杭州女一路追到柳

...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编者按徐治平广西民族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获广西)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