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梅搀扶儿子走路□记者雷媛媛儿子一夜之间,变得不能动弹、不会说话,身为母亲郭梅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她祈祷着儿子能再叫一声“妈妈”,她和丈夫用执著和坚持,让儿子重新开口叫妈妈。郭梅不仅让儿子重新站起来,还让儿子树立了感恩的思想,儿子小斌萌发了捐献遗体的念头。面对玉树灾情,一直想帮儿子换辆轮椅的郭梅,又捐出了一家人一个星期的伙食费。
突如其来的厄运
小学 、初中、高中、大学,郭梅把儿子各年龄段的照片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爱抚地抚摸一遍又一遍。“小斌很能干。”提起儿子,郭梅掩不住的自豪,小斌在校是好学生,在家是乖儿子。1998年,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中南大学。毕业后到广州工作,2004年回到柳州,一边在企业工作一边开店做生意。有如此优秀的儿子,人人都夸郭梅有福气。
2004年底,小斌感觉视力模糊,到医院检查发现有块状物体压迫视神经。小斌想起有一次踢足球时,被球砸到头,还晕过去,当时只做了简单处理,没有进一步检查,他认为是那次留下的后遗症。
2005年1月,小斌接受了手术。原以为只是小手术,儿子很快就会醒过来。然而,等了好久小斌也没醒,他变得不能动弹、不会说话,宛如植物人一般,且随时可能失明。郭梅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前一天还有说有笑,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变成这样?”
儿子再叫一声妈妈
郭梅承受不住打击,她想抱着儿子一起自杀,一了百了。可每当握着儿子暖暖的手,她又是那么不舍。她说, 当时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儿子能再叫一声“妈妈”。
小斌的遭遇,得到许多好心人的关注。他的高中、大学同学都来看望,并一直坚持至今。最让郭梅感动的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以捡垃圾为生,老人与她不是特别熟,但老人靠卖垃圾给他儿子送来37元。
别人都没有放弃儿子,她又怎能放弃?夫妇俩用毛毯抬着儿子上北京、上海求医,住窝棚,啃馒头,将房子抵押出去为儿子治病。不过,小斌的病情没有明显好转,而且手脚肌肉越来越僵硬,视网神经萎缩,医生劝他们回家。郭梅不甘心,她坚持用草药给儿子洗澡,帮他按摩,每天和丈夫架着儿子走路锻炼,教儿子说话。自从小斌生病后,夫妇俩没能睡过一个安稳觉,至今夫妇俩每天夜里仍轮流守在儿子身边。
2007年,儿子终于重新开口喊“妈妈”了,尽管吐字不清楚,郭梅依然很激动。如今小斌已看不见东西,不过他学会了简单的表达,还能下地走上几步。记者到访时,正是小斌开的门。
至少一家人在一起
前不久,郭梅看了央视情系玉树赈灾晚会,深受感动,以为自己苦,他们比我们更苦更难。”此前有不少居民去捐款,郭梅也想去,但儿子要看病吃药,日子过得紧巴巴,她经常外出捡塑料瓶贴补家用。“再苦也要帮玉树一把”,郭梅把囤积的塑料瓶卖了40元,这是郭梅一家一个星期的伙食费。
她想凑足50元,可钱不够,忽然想起儿子身上刚好有10元钱,这钱是朋友看望时给他的。妈妈告诉他要给玉树地震灾区捐款,小斌毫不犹豫掏出钱,激动地频频点头。能为灾区捐款,小斌很自豪,他吐字不清楚,当记者问起他这件事时,他清晰地说出“50”这个数字。
得知50元捐款的来历,柳北区福利社区工作人员很感动,大家劝她不必捐太多。郭梅说:“比起那些失去亲人的玉树灾民,我还有儿子和丈夫,我们至少还在一起。”郭梅说,这几年来,是政府 、社区和社会各界关爱,帮助她渡过难关,她要尽其所能回报社会。几年前,郭梅把一个生活贫困的亲戚的小孩接到家里。她把感恩的思想传递给儿子,小斌因此萌发了捐献遗体的念头。妈妈问他:“捐献器官就会死,你怕不怕?”“不怕。”小斌的回答很坚定。
想为儿子换辆轮椅
天气晴朗的时候,丈夫就用轮椅推儿子到门口散步。小斌的轮椅有些破旧,锈迹斑斑,脚踏板早已掉落,丈夫用木板代替。前轮的轴承磨损,走起来一磕一磕的,小斌坐着不舒服,就会哇哇大叫。郭梅说,轮椅是好心人送的,载着儿子到过许多地方。小斌虽能走上几步,不过外出时,还是要坐轮椅。她也想让儿子坐着舒服点,换轮椅需要钱,家里负担不了这笔费用。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新闻推荐
...
柳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