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赖隽群雷媛媛邓鹏彬罗世华网络祭祀兴起已有数年时间,可网祭在柳州鲜有问津者—— — 网络能否寄追思?以至于柳州市月山公墓网站开通免费网上祭祀2年来,这块“馅饼”少人来吃,网上纪念馆的数量不到两位数。但专家认为,在多元化文化、价值观的今天,网祭和实地祭祀可互为补充。
市民对网祭不“感冒”
3月31日,全国殡葬门户网站:中国清明网开通。网站设有虚拟公墓,主打环保,悼念者可随时随地为逝去故人行礼、献歌等。
记者了解到,最早的网上祭祀来自网友对一些事故中遇难者的悼念。后来则完善成量身定做适合逝者的个性化网上纪念馆、网上公墓、网络灵堂。
电脑显示器上,摇曳的“烛光”、缭绕的香烟、祭酒等悼念程序,一样营造出肃穆感人的氛围。
但记者发现,需求决定市场—— —市民对此并不“感冒”,目前柳州市网上祭祀的网站凤毛麟角。月山公墓的网站先人一步,前年就开通网上祭祀,但在网站上设网上纪念馆的用户不多,不到十个,更新亦不多,私人性质的更少。
月山公墓负责人何坚告诉记者,该公墓之所以“首吃螃蟹”,是想给身在远方不能回乡过清明的游子一个平台。
建网馆恶搞活人
市民吴女士无意中发现,一些祭祀网站把关不严,活人墓出现在祭祀网站。记者也验证了一下:用一个虚构的姓名“吴其仁”,在一家叫华人纪念馆的网站成功注册。在该网站申请网上纪念馆手续简单,注册时填好用户名、密码、邮箱地址等就行了,拜祭谁,由申请人自行填写,并可上传“逝者”照片。
记者按照网页提示,又以另一个虚构的姓名、生辰,建了一个名为“桂花堆”的纪念馆。整个注册、建馆过程中,网站都没要求核对记者身份信息及逝者的真实性。看来恶搞者完全可以如此这般发表“纪念文章”、逝者生平”。
据了解,一些祭祀网站的建设管理还没形成正规体系,网站设置网络拜祭服务,并不需要经殡葬管理部门批准,殡管部门也无权管理这些服务。而注册随意手续简单,活人墓网站”无异于无人监管的“真空”。有律师表示,网上恶意建墓不道德,如果发表的内容牵涉诽谤侮辱,被建墓者可采取法律手段维权,建墓人将承担法律责任。
何坚说,为了杜绝记者提到的活人“被网墓”,只有在该公墓买了公墓的事主,凭其墓位证、身份证,才可以免费在该网站上,为其已故亲人设网上纪念馆。可惜市民对此接受度不高,没人来向 公墓工作人员问过这方面的事。
但也有一些网上纪念馆的注册用户提供先人信息,委托公墓工作人员代其扫墓,并将相关影像资料传上网,将网络祭扫与实地祭扫对接。
可同时或互补充
在柳州经商的浙江人庞先生认为网络祭祀没诚意,不够庄重,不能接受。在他看来,清明节是一年一次祭奠先人的节日,虚拟的网络怎能代替?那是养懒人,他离家太远没办法,就让父亲代劳。
从事乡村管理工作的黄女士也觉得,对确实不能回乡的人,网上祭祀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但“我身边人年纪大的不会接受。到墓前磕头烧纸放鞭炮,整修坟墓周围干净,锄杂草添添土,是对祖先的尊敬。”在南宁工作的刘小姐说,后辈对爷爷奶奶、外婆外公以上的那些祖辈,没见过也不认识,甚至不知道其墓地在哪;但按中国传统,清明确实要祭祖,所以只要能做到祭祖,就不应拘泥于形式,有网络这个平台遥寄哀思也不错。
有民政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民俗要保留,但只要出于真情,网上祭祀、居家祭祀、社区公祭、电视公祭、集体公祭等方式,都能寄托对去世亲人、烈士的哀思,和传统祭扫同时进行或互为补充,未尝不可。
新闻推荐
...
柳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