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村民注意,进村大约50米的路面有牛屎,商店附近的路边有豆奶袋子和冰淇淋包装纸,请各位村民对照自己的责任区,及时将垃圾清理走。”日前,笔者刚进江口乡丹竹村,就听到村里的广播重复播放上述内容。广播之后,有村民拿着铲子将牛粪铲到附近的垃圾池里,商店也有人拿着钳子将那些食品包装纸捡走。“自从划分了责任区,工作好做多了,哪里有问题,用广播一喊,村民就自觉去打扫干净。”江口乡丹竹村党总支书记李明开说。
丹竹村200多户800多人,民房较集中。该村把清洁乡村活动落实在行动上,工作走在了全县前列。村中路面除了偶尔的牛粪印迹,几乎看不到垃圾,村民房前屋后的杂物堆放整齐,院落干净,排水沟基本硬化完毕,沟里没有积水 、污物。老人们摇着印制有清洁乡村知识和村规民约的小扇子,聚在门口或是果树下乘凉,悠闲自 得。“有了保洁员,垃圾有人管,有人运了,环境当然就好了。不像以前,垃圾堆在那里臭了都没人管。”村民李树坤说。
李树坤的家门口挂着一块“‘美丽丹竹·清洁乡村 ’卫生清洁户”牌匾,他家窗明几净,整洁有序。李明开说,这样的卫生清洁户共有10户。通过开展评比活动,激发全体村民自觉搞好环境卫生,从而达到清洁家园的目的。“家里搞整洁了,自己住得舒服,脸上也有光啊,还 能得奖励呢。”同是获得卫生清洁户的黄大妈笑呵呵地说。
在丹竹村,除了有间隔摆放的垃圾桶,村道旁还有几个小型的垃圾池,池内配备一个塑料桶和一把铲子。李明开介绍说,因为村里的耕牛多,耕牛排放的粪便,给清扫保洁带来很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里就想出了这个办法,垃圾桶用来存放日常生活垃圾,小型的垃圾池方便群众将牛粪就近铲到池子里,既清洁了村道,又积累了农家肥。
走出丹竹村,暮色已晚。回望余晖下的丹竹,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静美。其实,人的心田就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丹竹的群众已经播种了清洁的行为,便会有卫生的习惯,有了卫生的习惯,便会有美丽的家园。
日报通讯员杨继强刘宝玲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记者廖冠华)昨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自治区总工会主席王跃飞到柳化、柳南区天鹅湖社区及鹿寨县总工会考察调研,鼓励大家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把工会发展好,更好地服务职工群众。在柳化...
鹿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鹿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