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中的柳江区。今报实习记者何俊涛 摄
今报实习记者何婧
“一都米,二都女,三都大财主,四都丘八旅,五都在弄里,六都没有米……”这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将柳江辖区内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提起柳江区,相信读者朋友们再熟悉不过了。柳江区,位于柳州的西南面,是柳州通往来宾、河池等西南地区的要塞。作为柳州的南大门,柳江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曲民间歌谣,也记载了柳江区独有魅力的风土人情。
2017年1月6日,柳江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柳州原六县中,第一个“撤县改区”的县份,正式成为柳州市城区的一部分。而这地位上的变化,让柳江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期,我们一起来溯源,聚焦柳江区,讲一讲柳江区的故事。
1
历史悠久包容性强
对于柳江区的印象,很多人给其贴上了“有个性”“经济强县”“地大物博”的标签。确实,柳江区的综合实力,毋庸置疑。柳江区凭借自身努力,也曾获“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和“中国西部百强县”等荣誉称号。而其雄厚的经济实力,离不开沉淀了2000多年的历史根基。
柳江区的由来,可追溯至秦朝,其属桂林郡管辖,而当时并未有真正意义上的柳江区。从西汉后,开始有了早期的柳江区,其以柳江古名潭水为名,归属潭中县管辖。而历经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民国等千余年的发展,其名字及所属管辖的反复变更,柳江县城最终在1949年12月正式成立,柳江历经近2000年的发展,终于得以“柳江县”正名。2017年1月6日,柳江区正式挂牌成立,柳江又踏上了历史这条绵延道路上新的里程丰碑。
柳江悠久的历史,不仅于此。
1958年在通天岩发现“柳江人”头骨化石,经我国古人类学家考证,址内的头骨化石定名为“柳江人”,为华南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新人,距今已有4万多年。此外,1981年,百朋公社镇西大队农民在岭坡耕地时发现的铜鼓,经鉴定,其制作年代为东汉时期;1983年里雍新安古墓出土的汉代滑石人面具,经鉴定,为东汉时期物品……
柳江区的悠久历史,匿于烙着时间印记的文和物中,也烙印在一代代柳江人的脑海中。
“我们的祖先200多年前从广东梅州搬到柳江,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十几代了,因柳江这一代土地平坦、水资源充足,适合安家落户,我们的祖先就举家搬迁安定于此。在拉堡这一代,除了壮族同胞外,80%—90%左右的人都是从广东客家搬迁过来,现在我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柳江人,觉得柳江这个地方包容性很强。”柳江区平地屯的曾秋德说道。
而在柳江区生活了7年的赵结桃表示,柳江是一个很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区,从民间传唱的歌谣,到柳江区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都十分具有特色。
2
文化底蕴深厚多种文化相交融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彰显着一个个时代的文明,也是一个地方的精神支撑。
如今,游走在柳江区的村落里,你会发现一个个古老而神圣的祠堂。祠堂文化,作为客家人精神的寄托,随着客家人的到来,在柳江区遍地开花。客家人来到柳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每逢过年过节,客家人都喜欢集聚在祠堂里,共同庆祝节日的喜悦……客家文化,作为柳江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柳州市最新公布的“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柳江区的“客家娘酒酿造技艺”和“客家花灯舞”位列其中,客家文化在柳州深耕,成为不可或缺的柳江文化的一部分。
此外,唱彩调,也是柳江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剧种之一,每逢节日,在村寨舞台上,常常能感受到唱彩调带来的乐趣。而壮族的师公舞、歌圩对歌等也成为柳江文化的一大特色。活跃于舞台之上,留存于人们的心间……
柳江区的包容性、接纳性,造就了多种文化共存、遍地开花的文化特色。
3
华丽蜕变共筑新兴柳江
柳江区,一个包容性强、极具个性的城区。作为柳州原六县中第一个撤县改区的县份,其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自2017年,柳江区正式挂牌成立后,新兴柳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今年11月,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发布了《2020年第二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四星级(含)以上乡村旅游区(农家乐)名单的通知》,其中,柳江区百朋荷苑景区、岜公塘公园、古岭龙景区已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奋进中的柳江区,正在华丽蜕变。
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柳江撤县改区第三年。柳江在城市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公共教育、居住环境、经商环境等方面,焕然一新,各大重点项目纷纷落户,柳江区凭借自身努力以及区位优势,正蜕变成一座新崛起的活力之城,在历史舞台上更加绚丽夺目。
南国今报作为桂中地区主流媒体,将凭借自身影响力,联合柳江区政府,并携手柳江碧桂园、云星、合景、晨华集团、毅德城、启迪科技城等,共同发布柳江价值白皮书,共话新柳江。
新闻推荐
见习记者陆美妮晚报讯停运8个月之后,今日,柳州至柳南区流山镇的客运班线重新开通。11月10日,柳南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林贤...
柳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