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峰鱼峰,一定成功!”
“西江鱼峰,再立新功;西江鱼峰,勇攀高峰!”
“百年鱼峰,一定成功!”
一看便知,这是广西鱼峰集团有限公司(原柳州水泥厂)一个个反映时代特色的口号。从一个企业的追求,到百年梦想,一朝梦圆;从整体合并到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到勇攀新的高峰,推动鱼峰人逐梦前行的强大力量,是他们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紧相连的精神。
据统计,从1964年投产到2018年的54年间,鱼峰水泥共生产产品11980万吨,创工业产值291.3亿元,实现利税34.3亿元,实现社会贡献达325.6亿元。其中,自2009年到2018年十年间,鱼峰集团(含国投鱼峰、都安鱼峰、西南建材2017年7月至2018年)共生产水泥6055.5万吨,创工业产值151亿元,实现利税13.81亿元;鱼峰混凝土(含都安)共生产混凝土597.25万立方米,创工业产值18.26亿元,实现利税1.57亿元。近、中、远目标规划——2018年实现水泥生产1800万吨,位列水泥行业广西前三;“十三五”实现水泥生产2000万吨,进入全国前20位;未来几年,实现位列水泥行业广西第一,位列水泥行业全国前十名。
今年,是广西鱼峰集团成立60周年,曾经创造过中国水泥行业多项第一的鱼峰人,借着建企60周年的东风,重温老一辈鱼峰人艰苦创业、团结拼搏、改革创新、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彰显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鱼峰魂”。
1出身不俗,出来就要夺第一
60年前,当八桂各地喜迎自治区成立之际,中央对广西工业进行了战略布局,送给了柳州十大工业项目,其中之一是在柳州建设水泥厂,并且列入全国工业建设会战项目,直接由国家建工部派人出任项目会战总指挥。
据资料记载,1958年2月,国家建工部以中建(58)基技密字第113号文同意柳州水泥厂厂址设在柳江县太阳村矿山(九龙山)西南侧丘陵地带,并于同年4月批准成立“柳州水泥厂筹建处”。委派时任柳州市市长周彤担任筹建处主任。工厂的筹建工作开始进行。
柳州水泥厂从筹备建设到投产,整个过程是极艰苦曲折的。1959年11月20日,厂区破土动工。1960年底,厂房施工基本完成、窑磨主体安装就位、矿山掌子面开挖……一座中型水泥厂初具规模。
1962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压缩基建规模。柳州水泥厂被列入缓建工程。筹建处按照中央精神,精减组织机构,下放387名员工回乡支援农业建设,余下人员边看守、维护工程,边完成一些收尾工程。
1963年国家经济开始好转,建工部4月来文通知复建,国家把该项目列入全国工业建设会战项目、部重点建设工程,并要求1964年上半年建成一台窑,其余工程按计划完工。当时广西急需大量水泥,自治区要求柳州水泥厂两台窑要在1964年竣工投产,当年要向自治区提供4万吨水泥。为实现这个目标,1964年4月4日,柳州水泥厂会战指挥部成立,由建工部基建局副局长田英俊任总指挥,厂筹建处主任李仁任副总指挥,参战单位领导任成员。
会战指挥部制定了大会战方案,分四个阶段进行。由区建一公司和安装公司承担,参战人员多达2500人。参战员工怀着对社会主义深厚的感情,发扬大庆“三老四严”的作风和铁人精神,艰苦拼搏,昼夜抢进度。经过一年苦战,累计完成总投资3858万元。1号、2号窑先后于1964年9月25日和11月16日建成投产。11月10日第一批400吨525号水泥出厂,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报喜。建工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来电热烈祝贺。在1号、2号窑复建试产期间,厂领导积极抓3号窑的扩建工作。1964年8月24日,国家计委同意将原分配给万年青水泥厂的捷克同类窑拿给柳州水泥厂进行扩建。由于施工单位基本是原套人马,驾轻就熟,仅用15个月就完成扩建,3号窑于1966年3月点火投料试产成功。至此,广西最大的水泥厂全面建成。
1号、2号、3号窑生产线的投用,标志着湿法窑水泥工艺生产线全面建成,设计年总产能力为60万吨。一座中型水泥厂巍然耸立在桂中腹地。它结束了广西没有中型水泥厂的历史,填补了广西无高标号水泥的空白。
2眼界很高,眼盯世界看风云
不幸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刚刚建成的柳州水泥厂受到了严重的摧残。1966年,柳州水泥厂水泥产量已达53.39万吨,而1968年却降到14.14万吨,仅为设计能力60万吨的23.56%,当年亏损175.2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柳州水泥厂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在企业内部进行拨乱反正,从此生产进入一个持续稳定、全面增长的新时期。1978年至1987年间,年产水泥均在70万吨左右。1985年老生产线年产水泥73.3万吨,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超过设计产量60万吨20%以上。其他技术经济指标也创造了新纪录。企业管理由上世纪50年代的传统模式向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企业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
1986年12月,经过四年艰苦奋斗,新扩建的干法生产线点火试产成功,这标志着柳州水泥厂进入一个干湿法生产线并存、产量上升、技术进步、效益提高的崭新时期。1987年试产第一年,生产525号普通水泥28万吨。柳州水泥厂从此跨入了水泥行业中规模大、装备先进的行列。
1986年建成试产的新生产线,主要采用丹麦窑外分解新工艺。许多设备在国内水泥工业是首次采用。如自动取样站、原料预均化、双系列带分解炉悬浮预热器、帐篷式熟料圆库、康必丹(微钢锻)水泥磨、过程计算机控制、回转窑模糊逻辑控制以及中央控制室集中用工业电视监视、窑的红外线扫描监视等,集中体现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泥工业技术水平。经过扩建之后,拥有3条湿法生产线、1条干法生产线,年产水泥能力达163万吨,规模居全国之冠,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全国最大水泥厂。
如何把资源优势和产品优势,通过流通渠道,进入建材商品市场,变为行业竞争优势,是柳州水泥厂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又一紧迫问题。改革开放给祖国各地激发了新的活力,广西各地掀起了建设的高潮。从1978年到1987年的10年间,广西区内一批重点建设工程,如天生桥电站、大化电站、防城港泊位、北海机场,全区主要铁路、公路桥梁、涵洞和桂林、柳州、梧州、南宁、北海等城市的高层建筑等,都使用了柳州水泥厂生产的高标号鱼峰牌水泥。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开拓水泥销售市场,发展横向联系,搞活流通领域,使企业朝外向型发展,柳州水泥厂利用位居桂中腹地、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地利优势,将眼光盯向海外市场。
由于质量稳定、色泽好、标号高,水泥出厂合格率、富余标号达标率连续12年均为100%,柳州水泥厂的产品成为区内外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信得过的名牌。工厂利用这些特点,从1964年起便将五羊牌水泥推向香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1980年、1981年的出口量均达到25万吨以上,居全国8个生产出口水泥企业之首,饮誉海内外,为国家提供了大量外汇。1979年,五羊牌水泥获国家金质奖;1980年和1985年鱼峰牌525号普通水泥获区优质名牌产品奖,1986年获国家建材局优质产品奖;1981年、1985年鱼峰牌525号矿渣水泥获区优质产品奖。
3名声在外,名副其实成先锋
改革开放的东风,使柳州水泥厂获得了捷足发展,成为柳州乃至广西企业发展的先锋。1987年12月31日,柳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柳州水泥厂实行厂长负责制,进一步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活力。
1990年5月3日,我国最大的散装水泥出口中转基地——防城港散装水泥中转站正式移交柳州水泥厂管理、使用。1991年12月,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工厂享有外贸经营权,可以自主经营企业对外进出口贸易业务。1993年1月,防城港散装水泥中转累计超过百万吨。8月,由国家建材局信息统计司会同国家统计局工交司主持的全国建材工业50强企业排名榜上,按利税总额排序,柳州水泥厂列第三位,按固定资产净值排序,列第十一位。1993年,柳州水泥厂进入广西经济效益百强企业行列,按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排第七十九位,按销售收入排第九位,按利税总额排第七位。1994年,柳州水泥厂成为柳州市“利税亿元企业”之一,荣登中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金榜,在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中排第五十六位。1996年4月,中国企业“吉尼斯”——《中国企业新纪录》公布,柳州水泥厂榜上有名,在首次公布的50个项目中,排行第九位,是全国水泥企业中唯一的一家。
可是,正当企业风生水起之际,由于外汇贷款汇率的变化,原先1美元比2.8元人民币,后来升到1美元比8.7元人民币,加上当时的贷款高利率和行业利润水平低等多因素影响,柳州水泥厂扩建工程的贷款越来越多,当初借款2.7亿元,后来已经偿还8亿元,但还欠贷款余额6.7亿元。每年仅是贷款利息的支出就达6000万元以上,企业陷入了负债沉重难以发展的困难之中。2001年,为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实现企业扭亏为盈,“柳泥集团”经国家经贸委“国经贸产业(2000)1086号”文件批准,终止了原来的“柳泥集团”,与东方资产公司正式实施了“债权转为股权”,组建了“广西鱼峰集团水泥有限公司”,分立了“广西鱼峰集团有限公司”。
实施债转股以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从原来的83%下降到23%,每年减少的银行贷款利息超过6000万元以上,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企业依然保持了原有的惯性发展,从2001年至2008年,公司分别投资进行了1#生产线、3#生产线、4#生产线的挖潜技改,2008年底,鱼峰水泥的产能达到450万吨。
2006年8月4日,2005年度“中国建材百强”和“中国水泥产量五十强”信息发布会在京召开,公司同时入选“双榜”,分列“中国建材百强”79位和“中国水泥产量五十强”47位,是为数不多凭单厂实力进入前列的水泥企业。8月21日,在自治区经委、区企业家协会、区企业家联合会举办的广西企业50强排序和优秀企业评先活动中,公司获得 “广西区50强”和“优秀企业”两项称号。2007年1月10日,广西鱼峰股份公司入选国家重点支持水泥企业。
4鱼峰欢歌,鱼跃江中显身手
2008年开始,广西鱼峰集团公司审时度势,转变传统生产理念,提出走以人为本、创新驱动、促进发展的路子,大力实施“二次创业,企业升级”战略,积极建设研发平台,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
公司积极引进高端人才,通过产学研的合作模式,使公司拥有了广西绿色水泥产业工程院、广西新干法水泥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自治区级研发中心四个研发平台。这是广西首家同时拥有四个研发平台的水泥企业。2014年公司还与桂林理工大学联合申报广西工业废渣建材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年公司与广西科技大学联合申报柳州市建筑废弃物制备新型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产学研联合申报建设研发平台,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荣获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柳州水泥制造科普示范基地、广西创新型企业、第三批自治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单位等荣誉称号,使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从2009年至今,公司申报、跟踪管理、验收鉴定和成果登记项目共计86项,其中12个项目通过鉴定,40个项目通过成果登记,成果水平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先后获得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自治区最高奖项科学技术贡献特别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誉。2010年,公司继低碱水泥、核电水泥等高端产品投产后,又成功开发了油井水泥等特种水泥,为企业抢占市场提供了利器。
一直在市场中蜚声海内外的鱼峰牌水泥,进入21世纪后迎来快速发展,从2008年450万吨,到2016年跃升到800万吨(较上世纪末翻了四番)。与此同时,国内水泥行业巨头不断涌现,为了寻求突破,鱼峰集团积极主动寻找整合发展机会,并得到了自治区国资委的大力支持。2016年7月,经自治区政府批复,鱼峰集团以净资产注入方式整体并入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拉开了西江集团与鱼峰集团实施国资融合的序幕。凭借着西江集团强大的资金实力、融资能力、管理优势和鱼峰集团商誉影响力,鱼峰集团如鱼得水,久经沙场的鱼峰“战舰”迅速扬起了风帆,插上了新一轮腾飞的翅膀,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2017年,鱼峰集团水泥产能从800万吨跃升至1620万吨,全国行业排名从57位跑步前进到23位;实现营业收入17.83亿元(合并报表),同比增长32.9倍;实现利润1.68亿元,同比增长6.8倍。鱼峰集团体量倍增,目前,公司旗下共有鱼峰股份、都安鱼峰、河池鱼峰、融安鱼峰、金州水泥、金久水泥、三合水泥、来宾鱼峰、湛江鱼峰、横县云燕、鱼峰商砼、鱼峰骨料等生产基地,不但进一步做实“柳来河”,还取得了拥桂入黔的历史性突破,相当于再造了一个鱼峰,实现了阶段性跨越式发展,迎来了建厂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进入2018年以来,鱼峰集团又经历了几个重要发展节点,成为广西鱼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方,鱼峰集团的股权控制力达历史新高。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国资国企战略重组部署,鱼峰集团随同西江集团进入了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以下简称北部湾港集团),成为北部湾港集团的子集团,实现了由“江”入“海”的历史性突破。横县云燕水泥携100万吨白水泥产能加入鱼峰水泥大家庭,鱼峰问鼎全国最大的白水泥制造商;鹿寨金利水泥历经风雨最终融入鱼峰“柳来河”版图,带来了100万吨的水泥增量;鱼峰牌水泥在2017~2018年中国水泥“十强品牌”中榜上有名。此外,北部湾牌水泥、湛江和肇庆管桩与鱼峰的战略重组也进入倒计时。
展望未来,形势催人奋进。鱼峰集团将在北部湾港集团的正确领导和部署下,助力南向通道大开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以“新理念、新目标、新产品、新技术、新管理、新市场、新效益、新收入”为统领,实施“三次创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企业方略,做好“江河存量,海的增量”,创新驱动,通过搭建新的合作平台,供应链管理协调,纳入“海通道”文章,释放鱼峰“向海”的潜力,力争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力续写新鱼峰集团的新篇章,努力实现“复兴鱼峰”、打造“百年鱼峰”的步骤和目标。
(罗秋振 罗金倩)
(图片由广西鱼峰集团提供)
新闻推荐
满载碎石重卡侧翻压扁高顶篷 事发柳江区拉堡镇黄岭村 高顶篷女司机和9岁女儿不幸遇难
▲救援人员在施救。▲施救人员吊起被压扁的高顶篷。记者李书厚晚报讯昨天下午,在柳江区拉堡镇黄岭村发生可怕一幕:一辆满载...
柳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