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村“舞炮龙”活动中,龙在炮光中游舞。
今报记者刘山 文/图
柳江县进德镇乐山村自古就有“舞炮龙”民俗,可是,由于历史原因已失传近半个世纪。经过村民自发挖掘和保护,6月1日,乐山村成功举办了首届“壮族炮龙节”,“舞炮龙”这一古老民间艺术得以精彩再现。
传统节日带给乡村欢乐
这天,整个乐山村淹没在热闹欢腾的节日气氛中。
村道上彩旗飘扬、灯笼高挂、锣鼓喧天、龙狮腾跃;村口到村中心祠庙,拉起了一条足有400来米长的“红光炮”;庙会文艺演出舞台上,龙狮欢舞、腰鼓铿锵、民族舞欢快热烈、山歌对唱趣味横生……
将近中午12时,“舞炮龙”首场表演开始了。只见两条环眼圆睛的彩龙跳入场中,村民纷纷点燃手中鞭炮开始“炸龙”。“啪啪啪”的鞭炮声响起,彩龙在铺天盖地的炮竹中时而腾空跃起、时而匍匐在地、时而左右翻腾,引来观众阵阵欢呼。
庙会活动持续到当天傍晚,“舞炮龙”穿插其间,表演了多场。鞭炮声震耳欲聋,龙在炮光中游舞,全村的大人、孩子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古老风俗曾淡出村民记忆
乐山村村委主任覃祖大介绍,乐山村是个壮族聚居村落,于乾隆丙辰年(公历1736年)由柳城凤山覃氏的一支迁来立村。村里建有一座潮王庙,过去每逢农历五月初四潮王庙供奉的日子,村里都有办庙会习俗,而在庙会中看“舞炮龙”是村民们最为期盼的一项活动。
“村民们认为舞炮龙能招来吉祥兴旺,而且炮竹烧得越多、越久越吉祥。”覃祖大说。可是,上世纪6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乐山村潮王庙会这一传统风俗被禁止,“舞炮龙”活动也逐渐淡出村民记忆。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乐山村才又恢复了办潮王庙会的传统,但龙游炮光的盛况却一直没有再现。
最近这几年来,乐山村发展较快,不少村民建起了新房、开上了小车。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庙会也一年比一年办得热闹,但村民们总觉得还是缺少了点什么。今年村里继续办潮王庙会,村民们向村委建议,恢复“舞炮龙”活动。
重拾传统传承民族文化
在全村群众的支持下,乐山村首届“炮龙节”办起来了。乐山村村委主任覃祖大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族师公舞”传承人,今年53岁的他对壮族文化传承有着很深情结。
“炮龙文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还有独特的文化品格,它体现了壮族人民团结勇敢、勤劳智慧和标新立异的特质……”谈起此次重拾百年“舞炮龙”传统,覃祖大有一肚子故事。
覃说,舞炮龙用的龙王其龙头、龙身必须是手工制作,而做龙头这门手艺,在乐山村已经濒临失传,“村里保存着惟一一对龙王,还是三四十年前我父亲制作的。”覃小时候看过父亲做龙头,为了把这门手艺传下去,他凭着几十年前的记忆,带领儿子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为今年的首届炮龙节制作了一对新龙王。
“自办炮龙节、恢复壮族‘舞炮龙\’风俗是为了丰富民族文化,今后我们要把这个民间习俗传承下去,把它办成乐山村的民族文化和旅游品牌。”覃祖大说。
新闻推荐
荣军路沿街门面出售包过户,可按揭,电话:13517721234、15177718888窗帘店转让新时代商业港三楼,面积136平方。联系电话:13978056169旺铺招租拉堡广场旁黄金一楼商铺830平方,联系人:梁先生18977288...
柳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