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美食节图片展侨城桔缘(温英俊 摄)采摘蜜桔
风雨兼程一甲子,春华秋实六十载。11月6日,柳城华侨农场举办一系列庆典活动,展示农场成立60年来的风雨历程,共话未来、共谋发展。
柳城华侨农场始建于1960年4月,1960年和1978年先后安置了大批印尼、越南归侨侨眷。目前总人口6212人,其中归侨侨眷4042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华侨农场的改革和发展,并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实施“侨居造福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柳城华侨农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2020年1月,“侨城桔缘”现代柑桔产业示范区通过了自治区级验收,示范区建成核心区3100亩、拓展区5000亩、辐射区12000亩,为柳城县“柑桔重振”计划和提升自治区级示范园区提供良好基础及有力保障。
慰问演出暖侨心
作为庆典活动的压轴戏,当晚,由中国侨联和广西侨联联合主办,柳州市委统战部、柳州市侨联、柳城县委县政府承办的“亲情中华·走进柳城华侨农场”暨“广西三月三·乡音播全球”慰问演出在柳城华侨农场举行,当地归侨侨眷和嘉宾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柳城华侨农场成立60周年。
本次慰问演出共有印尼歌舞、民族舞、乐器演奏、男女声独唱、川剧变脸、京剧表演等10个节目,精彩纷呈,特别是印尼、越南歌舞,独有的风情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将全场气氛推向了高潮。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把党和国家的关爱和祝福送到现场每个侨胞的心中。
演出现场座无虚席,但仍有很多观众无法入内。为让所有归侨侨眷感受到这份关爱,主办方特意在文化活动中心外安装了大屏幕,让大家通过直播共享这份快乐。
当天,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刘奇,自治区侨联副主席廖志刚率领慰问组到归侨家中慰问。
侨乡美食展风情
越南卷粉、越南长粽、越南艾粑粑、印尼年糕、印尼千层糕、印尼九层糕,还有传说中的“火筒板”……每一种东南亚特色美食都让人垂涎欲滴。
以印尼、越南归侨为主的柳城华侨农场,当地归侨在饮食、文化上仍保留着浓郁的东南亚风情——重大节日里,他们身着印尼、越南传统服饰,唱着儿时的歌谣,用心制作印尼、越南风味的美食——虽说是他乡归来,但因为祖辈多年生活,“他乡”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故乡”。
当天,走进庆典活动之一的“美食街”,归侨们身着节日盛装,为到来的嘉宾和游客呈上各式糕点和特色美食,让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不一样的东南亚风情。这些食品,由于制作工艺繁复,风味独特,很快成为美食节上的宠儿,引来不少“吃货”。才上午10点,经营越南卷粉摊点的庞女士就表示米浆告急:“一早拉来40斤,现在已经卖了30来斤了!”
座谈交流谋发展
当天,柳城华侨农场还举办了纪念柳城华侨农场建场60周年暨《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颁布实施30周年座谈会、华侨企业交流会、农场历史图片展等活动,让前来参加庆典的人们充分感受柳城华侨农场60年的发展。“这间教室还是校长带领大家挑砖头自己搭建的。当时的条件太艰苦了,现在好咯,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啊!”在柳城华侨农场文化展示厅一楼的农场历史图片展上,76岁的退休教师廖友梅指着自己多年前在教室授课时的一张老照片感慨道。当天上午,从南宁赶回的她和来自各地的曾在柳城华侨农场工作生活过的老领导、老朋友聚在一起,品特色美食,观桔园盛景,共叙友情,共谋农场建设发展。
忆往昔,话未来。在当天举办的华侨企业交流会上,柳城华侨农场负责人表示,将以建场60周年总结活动为契机,加快融入柳州北部生态新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创建农业新科技推广应用示范与体验园,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蜜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土地入股、合作经营方式参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着力在农场改革、基础建设、环境治理、产业升级、文化培育、旅游发展、党建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推动农场繁荣兴盛,打造富裕、文明、美丽、宜居的特色侨区。
本报通讯员雷昕 韦晓平
梁琪 韦成成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小记者柳城县实验小学17(4)班罗覃偲可指导老师:葵国萍从前,有一只孤单的小青虫,它从来没有朋友。它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书,一个...
柳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