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脉镇大要村驻村第一书记韦晓亨在覃远忠家了解桑蚕养殖情况韦美芬手里拿着蒸熟的家蚕配合饲料,这是她已在尝试新的喂养技术。
一条水泥路蜿蜒进村,路旁是田田的莲叶,一阵风吹来涟漪荡开,忽见小龙虾在莲叶间穿梭。
走到尽头,几栋新厂房拔地而起,“柳城县千丝万缕桑蚕产业示范区”“冲脉镇春绿桑蚕专业合作社”两个招牌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6月23日,“决战决胜走基层、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柳城县冲脉镇冲脉社区。这个社区不一般,社区主任韦美芬带头种桑养蚕,用小小桑蚕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让桑蚕产业在当地“破茧重生”。
“那边的新厂房是为了接下来人工饲料养蚕新技术的大规模试验准备的。”韦美芬一边观察地上的蚕虫,一边介绍,“这些蚕是我们人工饲料养蚕小部分试验中的一批,现在正是四龄的第三天,再过几天就能吐丝结茧了。”
原来,一个养蚕户一般至少养殖两万只蚕虫,在生长最高峰的时期,这些蚕虫每天就要吃掉至少300公斤新鲜桑叶,需要在早中晚进行3次投喂。此外,桑叶的采收只能从每年的5月持续到11月左右,这样每年有将近一半的时间不能养蚕。日常采摘桑叶、投喂以及养护桑树,要占用养蚕户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在如今农村青壮劳动力短缺的当下,极具考验。
“我们冲脉镇的桑蚕产业从十几年前开始,能一直发展到现在,就是因为不断创新,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去年底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推广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时,韦美芬主动申请成为试点,成为本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韦美芬说,用人工饲料养蚕,只需要每三天投喂一次,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可以保证饲料一年四季不断供。
韦美芬带来的创新变革还有很多。她担任理事长的冲脉镇春绿桑蚕专业合作社采取给贫困群众赊销的经营模式,每年赊销给蚕农的小蚕、蚕药等总价值数十万元。同时,开展贫困结对帮扶,把贫困户分类整理,针对情况分别从产业和技术上给予帮助。据统计,合作社直接对接帮扶的贫困户有84户,已有50多户通过产业扶持实现脱贫。
2011年,冲脉镇大要村的村民覃远忠跟着韦美芬学习种桑养蚕,到2014年,他就成功摘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如今,他盖起了三层小楼,扩大了养殖规模。
冲脉镇大要村第一书记韦晓亨介绍,通过发展桑蚕产业,该村已于2018年实现脱贫,接下来还将继续发展“5+2”“3+1”特色种植养殖,确保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有收入、吃饱饭。
据了解,桑蚕产业是冲脉镇的支柱产业之一。该镇积极探索桑蚕产业综合发展模式,流转沼洼地种植太空莲,在水中套养田螺和小龙虾,打造农村生活体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和休闲观光体验区。下一步,该镇将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韦斯敏黄蕊 报道摄影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记者付华周)昨日,全市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暨贯彻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
柳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柳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