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实业兴则城市兴,经济强则城市强。对接柳州市提出的“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柳城县突出牵住实业“牛鼻子”,以服务创新为基点,科学把握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保持实体经济的长久活力。
柳城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如何才能根据现有的资源与优势进行产业发展“私人定制”,跻身“高大上”行列?近年来,该县以新型的工业化理念来谋划农业,用标准化的生产提升农业,用规模化 、组织化的发展支撑农业,使工业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并搭建出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初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围着龙头转,龙头瞄着市场销”的发展格局。
规模化农企双受益
“忙完了地头上的工,我们还可以组成团队出去包揽装修工程,人均每天进账200元。”说起入夏以来忙碌的生活,冲脉镇指挥村指挥屯的村民乔德彬是一脸的高兴和满足。
年初,柳城县在冲脉镇、古砦仫佬族乡推行“小块并大块”模式,将水田与畲地耕地进行整合与重新划分,基地内全部种植高产良蔗,并实行机械化操作。虽然乔德彬家里种植了1.4公顷甘蔗,在土地连片后,原本需要更多的精力和人工来打理田地的他,却腾出了时间去“捞外水”。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柳城县引导土地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逐渐向农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流转,增强土地“加法”的规模效应。同时依托产业规模优势,以产业基地为平台,大力扶持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产业,利用专业化和组织化的合作组织,带动农户进入市场增收致富。目前,全县流转土地4550公顷,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86户,带动农户3.5万人。在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与创收双赢。
工业化改造“单行线”
今年的春蚕养殖开始之后,六塘镇工厂化小蚕共育基地里迎来了一个“好帮手”:自动喂蚕机。在设备试用一个月后,负责人谢雪媚使用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快、匀、好!不但人工成本下降,效率提高,而且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还增长15%。”小蚕是桑蚕养殖的关键一环,在民间有“养好小蚕一半收”的说法。经过4年的反复调试与实验,柳城县蚕业中心成功研发出针对小蚕生长初期“娇贵”的自动化管理设备。设备能自动调节喂养桑叶的厚薄度,减少人为的细菌污染,最大限度地保证蚕虫存活率、健康度、大小均匀度。
用工业化理念武装农民,激活经济细胞,将农业从“单行线”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工业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是该县的主要做法。近年来,柳城县将“工业反哺农业”与“加大技改力度”双管齐下,通过强化招商引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发展农业加工、营销企业,着力抓好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发展“订单农业”。目前,该县已初步形成甘蔗、桑蚕、食用菌、茶叶等产业化链条,带动产业基地规模发展,让柳城广袤的田野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
日报通讯员凌小锋冯艳芳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通讯员盘练)“在新的门诊大楼,就医环境宽敞明亮、各种标识清晰醒目、布局也十分科学合理。”6月9日,柳城县人民医院新门诊综合大楼启用后,不少前来办理业务的患者纷纷表示满意。据了解,该门诊...
柳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