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巾帼志愿者
“这个荣誉是大家给我的,我将继续努力,带领全村农民把蚕养好,帮助大家增收致富。”凤山镇对河村塘进屯桑蚕协会会长何秀玲坦言。
早些年,何秀玲放弃了在农场做技术管理员的优厚待遇,回到塘进屯种桑养蚕,在她的带领下,塘进屯的桑蚕业得到稳步发展,养蚕的农户由1998年的8户发展到如今有197户,去年全屯养蚕收入超过580万元,再创新高。
何秀玲还经常调解村民家庭纠纷,热心公益事业。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她引导发展屯里的文艺事业,在“美丽柳城·清洁乡村”活动中,被评为塘进屯巾帼志愿者的领头人。
镜头二:教改先行者
王燕萍是柳城中学高级英语教师,耕耘在教育一线已有32年。
多年来,她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致力于探索适合农村中学的教学规律。近年,她探索出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教学套路,创设“KeyWords教学法”“定义教学法”和“单元知识框架模式”。
此外,王燕萍还注重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迅速成为教学骨干。
她荣获了市级“学科带头人”称号、市A类重点课题专题论文类成果一等奖等。
“这是大家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的鞭策。”王燕萍表示。
镜头三:金点子专家
“我们严老大真的很OK!”在柳城糖厂制炼车间煮糖工段,几位员工用最为朴实简单的话语,表示他们对车间主任助理严俊继的认可。
在制炼车间16年来,严俊继以学习型和技能型的员工为目标来要求自己。在管理工作中,他大胆对设备进行小改革、小改造,相继组织员工做快速安装22mm的黄油盘根工具、煮糖罐内衬不锈钢板等,共为厂里节约资金22万余元,成为员工眼里的制糖“金点子专家”。
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继续努力,回报企业和社会。
镜头四:退休余热多
“现在的歌圩可闹热了,每圩总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来到这里对 (唱)歌。”东泉镇居民梁红介绍说,集镇礼堂码头歌圩的修建得益于刚获得“十佳文明市民”荣誉称号的肖祖元。
肖老今年有77岁了,以前是东泉镇的干部,退休后依旧发挥余热。近年来,他向上级打报告争取经费以及协调商家拉赞助,在该镇礼堂码头修建山歌舞台、观众席、凉亭、种观赏植被和永久性警示山歌牌。
“在有生之年,我还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乡亲们做贡献。”肖老说,能为乡亲们做点事感到很欣慰。
日报通讯员韦兵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通讯员盘练、赖劲鹏)12月23日晚,柳城县白阳广场歌舞喧天,大埔镇举行第二届文艺调研晚会,来自全镇的14支文艺队伍卯足了干劲,纷纷把自己精彩的“看家本领”搬上舞台进行大PK,巩固了社区居民心目...
柳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