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农村 、长在农村 、工作在基层的我,30多年来,亲眼看到劳动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
我的老家在柳城附近的一个小村庄。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家乡的路是一条简易的土路,崎岖不平 、坎坷难行,晴天一身土 、雨天一身泥。家乡的房子是泥砖垒砌的草房 、平房,每逢雨天,雨水就会沿着房顶的细缝滴落下来。
这些年来,在党的惠民政策指引下,柳城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使农村环境发生日新月异的大变化。
家乡的土路先是变成了平整的砂石路。进入21世纪,质量更好 、标准更高的水泥路又铺到了我们村里,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条宽广平坦的“致富路”“希望路”,一批批新鲜的农产品运到全国各地,一辆辆崭新的摩托车 、面包车 、卡车 、小车驶进了农村。我深切地感受到,家乡道路的每一次变迁,都给乡亲们铺展出更远大的希望。
家乡的住房也在迅速变化。随着新农村建设 、危旧房改造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出台,村民大都盖起了砖瓦结构的楼房,自来水 、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村里建起了标准的篮球场 、农业实用技术远程教育平台 、农家书屋。“百村百戏”唱响了家乡群众的幸福生活。
如今,“清洁乡村”活动正在家乡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村里环境保洁不仅有人专管,还有村规民约助阵。村民们都自觉形成了垃圾不乱丢,路面垃圾人人扫的良好习惯。站在村中休闲小广场环顾四周,环境整洁恬静 、房屋错落有致,已经看不见旧时农村的影子。
曾经为解决温饱而发愁的农村变成了奔向小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切,显示出了辛勤劳动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它是引领着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的神奇力量。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的梦想朴实而简单,就是在基层实践中勤奋工作,经历风雨,增长才干,积累经验,扎扎实实以基层为起点,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作者为柳城县政府办公室干部)
新闻推荐
柳城县第八届“十佳文明市民”当中有两位当选者的工作岗位尤为特殊,令人钦佩。其中一位是不分昼夜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人民警察,还有一位是扎根山区教学的老师。讲述他们的默默奉献与无怨无悔,如同...
柳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柳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