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内,几位学生一起开设的设计工作室。
日报记者覃科摄就业是民生之本。
截至今年9月底,柳州市实施“就业援助工程”3年多来,全市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8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超过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20万人。就业援助的春风惠及全市各类群体。
每年涌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规模增长,该群体的就业已成为当前就业工作的头等大事。
落实对吸纳柳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给予3000元至5000元的岗位补贴、给予生活困难和登记失业的柳籍毕业生最长6个月、每月750元的临时生活补助等扶持政策;依托城乡基层开发企业岗位、基层服务岗位等累计8000多个;建立广西高校首家“就业与创业训练中心”;建立广西首个市级大学生创业园……3年多来,柳州市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全市就业工作首位,完善政策、广开门路、做好服务,累计接收回柳报到毕业生3.5万余人,就业率达到85%以上。
创业是就业之源。
作为全国首批82个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之一,去年,柳州市荣获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柳州市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制定实施取消创业者的户籍限制、提供信用担保取消反担保等帮扶政策;组织人社、妇联、团委、工会等系统积极探索小额担保贷款新模式;重点扶持劳动密集型、节能环保型、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微型企业带动就业……2009年至今,柳州市在创建创业型城市建设中,吸纳、带动就业人数在30万以上,建立公共创业服务机构305个,拥有创业指导专家团专家447人,建立各类创业示范、孵化基地401个,创业项目1820个,为创业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基础。
除组织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外,柳州市还开展了各种专项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累计为3万多名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服务,帮助1.8万名农村劳动者实现就业。此外,柳城县和柳东新区依托移动通讯开发了“短信通”“就业通”,柳南区开发了“职介红娘”和“五色服务”,进一步开发公共就业服务项目,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下一步,柳州市将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全市各乡镇、社区、行政村建立人力资源分市场和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并以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实名登记为突破口,全面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失业实名登记制度,统筹开展城乡就业工作,实现以城镇就业为主向统筹城乡实现就业公平的转变。
日报记者黄姿娜
新闻推荐
11月18日,按市领导要求,由市五项整治办牵头,各城区及相关部门互相配合,全面开展占道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当天,记者跟随执法人员赴柳北区黄村新街市、城中区桂中菜市场等处查看整治情况。期间,执法人员对...
柳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