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柳城县东泉镇中渡村,你会发现,一头头毛发黑亮 、牛角弯曲 、体形高大的牛成了该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长得怪怪的”牛,就是该县的品改牛,俗称杂交牛。在市场上,每头这样的牛要比同龄本地牛的价格高出3000元。通过牛品改,2011年,该县杂交配种母牛10586头,受胎5392头,平均受胎率50.94%,产下杂交牛犊4624头……这些数字展现出的成绩,让该县荣获了“自治区牛品改十强县”荣誉称号,并荣居十强榜首。
桂冠的摘取,源于该县一直以“十大农业工程”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大牛品改宣传力度,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从而让这些“怪牛”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件“法 宝”。
宣传阵地牵“红线”
寨隆镇下尧村龙旦屯里,几乎每家每户都养有这样的“怪牛”,这些“怪牛”是利用世界上优良水牛品种拉菲或摩拉等种公牛冻精,与本地母水牛进行人工杂交改良生育出来的杂交牛。
“一头这样的牛,养上一年在市场上就能卖到一万多元!”村民说,钱袋子越来越鼓,这得益于该县在村里建立了杂交牛养殖示范点。
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牛面临“失业”危机,为了让卸下犁耙的牛“再就业”,该县引导农民树立“牛当猪养,草当粮种”的新观念,还在有条件的村屯建立牛改养殖示范点,通过张贴宣 传画 、发放牛改信息卡 、举办牛改养殖成果展 、建立管理制度等方式,营造牛改养殖氛围,逐步推广牛改养殖。“杂交牛犊具有生长快 、体形大 、抗病力强以及瘦肉多 、营养丰富等诸多优点,所以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该县畜牧局工作人员介绍说,为鼓励更多群众养殖杂交牛,该县在落实“牛”政策的同时,每年还会在能繁殖母牛存栏量多的牛改空白村 、贫困村等地区给前20头配种母牛提供“免费精种”。
于是,越来越多的村民重操旧业。自2002年该县实施牛品种杂交改良推广以来,全县共建立东泉中段 、寨隆下尧等4个牛改示范村;有9个乡镇共设立了18个冻配站点,拥有在职冻配技术员22名。目前,全县累计能繁母牛6.86万头。
高端服务做“嫁衣”
钱袋子大不大,关键在于牛改冻配员服务水平。梁海荣是西安中段村的配种员之一。只要农户一声召唤,他就会带着自制的简易轮式流动人工配种架上门服务。
近年来,该县加大对输精员以及养牛户的技术培训力度,不断壮大品改队伍和提高品改员的素质,让各个配种员更准确了解和掌握各家各户母牛发情规律,提高了母牛受胎率。此外,为了突破牛改技术的瓶颈,该县先后大力推广水牛性控冻精和河流型水牛种公牛杂交利用价值评定与应用等科技项目,不断提高技术人员水平和牛配种受胎率。“他们不仅技术过硬,还很热情,让我们养起牛来更放心。”正是有了各个村屯里员热情周到的服务,村民养殖杂交牛的信心更足。
如今,柳城县拥有精湛技术服务的配种员30名,其中乡镇级配种员11人,村级配种员19人,初步形成一个功能齐全 、布点合理的牛品改技术网络体系,全县杂交配种牛的受胎率也迈上了新的台阶。仅2012年,该县配种母牛共产下杂交牛犊4273头,其中水牛3995头,黄牛278头。水牛受胎率45.57%,黄牛受胎率64.71%,产值达3699.2万元,比同龄本地牛增加收入1387.2万元,农民生活可谓“牛”上加“牛”!日报通讯员盘练覃熊波
新闻推荐
中小企业背靠“大树”谋崛起柳州的汽车产业是一棵大树,大树下聚集着一大批零部件配套企业。主体厂产销两旺,配套企业则蒸蒸日上;主体厂遇到困难,配套企业则压力倍增。8年前,产值只有1500万元;8年后,产值...
柳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柳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