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消息(记者段 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望着数千只在河中悠悠浮游的朗德鹅,柳城县大埔镇农户韦勇乐呵呵地盘算着,再过20天左右,家中饲养的1.2万羽朗德鹅就可出栏了,仅此一项就能为他带来近6万元的收入。这是记者6月8日走进农户家,体验柳州市“十大农业工程”时看到的情景。
万头生猪产业基地喂养全自动,万亩良田种植的超级稻一望无际,万株毛竹绿油油规模连片……在柳州,像韦勇这样因“十大农业工程”而富裕起来的农民不占少数。据了解,柳州市自2010年启动“十大农业工程”以来,截至目前,30个子项目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7.80亿元。
通过三年的建设,项目基地规模不断壮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其中双季葡萄、朗德鹅2个产业位居全国第一;茶叶、油茶、梅花鹿3个产业位居广西第一。
通过项目扶持带动,柳州市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发改委主任姜云飞介绍,经过多年发展,柳州市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6家,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8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3家,自治区级7家,2012年全市合作社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有130家,超过500万元的有45家,超过千万元的有18家。
农业产业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农业品牌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全市涉农产品有国家级名牌产品3个,自治区级名牌产品8个,农产品自主商标品牌达53个,柳韵春晓、鲁比葡萄、百朋莲藕、绿源灵芝等柳州农产品名声正逐步在全国唱响。
随着柳州市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农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规模效应初显,全国各地的客商云集柳州市各大生产基地,推高了农产品价格。比如柳州市茶叶产业,2012年干茶平均价格约在300元/公斤,同比上涨10%。全市共创建特色种植业基地18666公顷(28万亩),发展林业经济基地17733公顷(26.6万亩),建设百万元养殖小区52个,打造万元示范村38个、十万元示范户212户;新创建农业观光旅游村(园)12个、“农家乐”315个,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747元,增长17.93%,增幅排名全区第一。
市农业局局长温承全说,今年柳州市还安排了606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实施“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十大产业工程”,力争到2015年让全市农民兄弟的钱袋子鼓起来,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增长一倍,达9870元,争取达到1万元。
新闻推荐
6月18日,来自宜州市的6名围棋选手应邀到柳城县参加宜州、柳城围棋擂台赛。宜柳两地的12名围棋高手擂台上精彩博弈,战况激烈。经过激烈的角逐,主场柳城县围棋选手技高一筹,总局数12胜6负。据悉,此次参...
柳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柳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