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五月,寨隆镇的第一批春蚕“热乎出炉”,该镇下尧村安乐屯村民覃青红心里乐开了花:“我刚卖出了一批蚕茧,半个月就轻轻松松赚了1万多元。”4月下旬,覃青红养殖了三张蚕种,产出鲜茧235公斤,由于蚕茧质量好,他的茧每公斤都比别人的高出了2元钱。
秘笈在哪里?
让她能如此轻松赚钱的秘笈,其实就是柳城县寨隆镇现代蚕业示范基地。这个基地,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一间间宽敞的蚕房和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我们的大蚕房有1000平方米,安装了轨道式喂叶装置和自动上簇升 降机,通过滑轮滚动的方式,我们不再需要来回走动喂蚕叶,而且等到蚕宝宝吐丝的时候,只需要按一个按钮,在方格簇一降一升之间,就完成了整个上簇工作。”覃青红自豪地说。这样自动上簇 、自动采茧 、半自动化喂桑 、催青温湿度自动控制的桑蚕工厂化 、自动化养殖模式,与传统的方式相比,节约了2倍的时间,减轻了约3倍的劳动强度,而且每张蚕茧可增加30公斤的产量,真正实现了省时省力高效养蚕。
“工厂化桑蚕生产示范从技术含量到运作模式的创新,在全区来说都是领先的,在全市则是率先。”画面回放到2012年11月5日,在基地的揭牌仪式上,副县长黄志英如 是说。柳城县有桑园面积约9987公顷,鲜茧年产量1.69万吨,蚕种催青自动化 、小蚕共育自动化等省力化 、低成本 、高效率种桑养蚕技术应用广泛,桑蚕业正从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转型。
方向已把稳!
去年上半年启动“现代蚕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之初,当地政府与相关部门就下足了工夫,不仅请了全区首席桑蚕专家来支招把脉,还向上级申请项目资金。引导基地所在的下尧村成立了高科种养专业合作社。目前,投入90万元的一期工程建设已经完成,覃青红等下尧村的5个种养大户搭上了第一批试点班车,并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进入基地,运用现代省力化设备进行工厂化养蚕。下尧村支书罗保青说,自从有了工厂化示范基地,村里的养蚕氛围都不同了。虽然还没有完全实现养蚕户在养蚕过程中的人蚕分离集中化养殖,但不少人通过改造自己的旧房子,添加先进的设备,已逐步打造出一家一户的半自动化蚕房。
如今,柳城县正进一步扩大工厂化桑蚕生产示范基地的规模,带动全县各蚕区推广应用工厂化养蚕模式,让更多的蚕农像覃青红一样—— —赚钱“自动化”。
日报通讯员 吴再丽陈圆媛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记者罗秋振)为期4天的“柳州市福建商会十周年庆典书画摄影名家作品展暨优秀作品义卖会”10日降下帷幕,社会各界人士在福建商会的爱心涌动感染下筹得善款62万元。善款将用于建设柳城县太平...
柳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柳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