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壳”才能“转身”
柳城县凤山镇凤山村委 ,早些年是镇里出了名的空壳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不但入不敷出 ,而且负债累累。面对一穷二白的窘境 ,村委几个“家长”忧心忡忡:都说钱生钱容易 ,可在这个穷乡僻壤里 ,如何从泥土里挖出金元宝来?“先搞招标 ,之前发包出去的山岭也进行了重新竞标 ,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中提高了村委所有资源的价值。当时 是哪‘招\’见效 ,我们用哪个‘招\’。”已经干了20多年村委领导的李继明说。果然 ,2000年成为村委的重大转折年 ,原本廉价的山岭价值得到翻番。
尝到甜头的凤山村委又想到了向外界招商引资的新招数:重推村委的山水资源。本地人给不起价 ,他们就到县里 、市里引商。
就这样 ,村里200多公顷(3000多亩) 山岭 、水库 、鱼塘逐年以较高的价格发包出去。2003年 ,村委争取到3万元资金建办公场所 ,思变的村委班子发现了里面蕴涵的商机。几名班子领导分别以个人名义 ,共向银行贷款5万元 ,将原本只能修建一层的办公楼加建至三层。第一层以每月600元的租金租给群众做生意 ,第二层用作办公场所。这一招见效了 ,短短几年时间村委不但还清债务还有了积蓄 ,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5万元。
“小事”即是“大事”
有钱就能办事!村集体经济正式成为凤山村委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利剑”。村委辖区内约有27公顷(400多亩)的土地由于所在位置高变成“望天田”。2005年 ,村委通过向上争取 、村委配套 、村民集资等渠道 ,投资建成长5400米的三面光水渠 ,为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打通了阻碍致富的“水路” ,还要打通阻碍致富的“陆路”。凤山村委辖8个生产队 ,水产路是其中5个生产队的必经之路。几年前 ,这条路只能容一辆牛车经过。2008年 ,村委班子以向上争取 、村委配套 、村民集资等渠道 ,硬是将水产路扩宽至4米。“路修好后 ,种的甘蔗和树都可以拉出去卖 ,我们村买小车的人都多了不少。”村民向笔者介绍村里的发展变化。
近十年来 ,村委共利用3万多元村集体经济资金 ,为群众购买新农合 、购买甘蔗险 、支持公益事业 、发展文体活动……一件件摸得着的实事 ,赢得了群众的口碑。2012年 ,凤山村委人均纯收入7650元 ,开创了当地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日报通讯员吴再丽冯艳芳朱连生
新闻推荐
日报消息(通讯员盘练、郭佳)“以后我过红绿灯一定要走斑马线了,不能只看绿灯不看路。”近日,柳城县人民医院十字路口,在志愿者的文明指引下,无论是电动车、自行车还是来往的行人,都能自觉有序地通过马路...
柳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柳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