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六安 今日霍邱 今日霍山 今日金寨 今日舒城
地方网 > 安徽 > 六安市 > 今日舒城 > 正文

诗歌:住在一座名为马鞍山的城市 ■文/张莹

来源:马鞍山日报 2019-10-10 07:32   https://www.yybnet.net/

书香敬李白

李白诗《横江词二首》横幅

第30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开幕式舞剧《李白》剧照

第31届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儿童剧《少年行》剧照

这里是诗仙李白的终老之地,这里是楚汉相争刀光剑影最后的战场,这里还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钟情之所,这里是“生态福地、智造名城”,也是中国诗歌学会官方认证的“中国诗歌之城”——马鞍山。

不因其他,“徜徉在一半山水,一半诗歌”就是对其最好的诠释。

1000多年前,因感而发,李白在这里写下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千古名篇。而今,1000多年过去,猿声虽早已不在,但景色却亦如诗中描写的那样,不曾改变。

是山水灵气,是人文气息,更是一种文化自觉。从《千字文》到《卜算子》,再到《陋室铭》,名篇至今朗朗上口、诵读声萦绕千年,似乎细细诉说着这里的前世今生。

诚然,再多华丽辞藻的堆砌都不及来此亲身体验一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背上你们的行囊,带着你们的家人,一道来感受马鞍山不一样的诗意生活。

文化底蕴 孕育出马鞍山的诗意品相

有灵性、有内涵、有故事的山水向来让人钟情;有文化、有历史、有魅力的地方始终会引人注目,马鞍山这座古朴与现代并存、自然和人文交融的城市便是如此。

众所周知,马鞍山是诗仙李白的终老之乡、绝笔之地。除李白之外,孟浩然、白居易、刘禹锡、杜牧、曾巩、王安石、李之仪等600多位诗人雁阵般栖居于江东这片诗灵之地,留下了千余首脍炙人口的诗文。可以说,马鞍山的诗文底蕴极为丰厚,马鞍山也十分珍惜这一历史遗产,保护传承的同时,重在挖掘内在的诗歌文化。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都是李白在马鞍山留下的诗句,多少年来,为这里的山山水水平添几分浪漫和仙韵,也使得文化灵气在此孕育。

为纪念诗人李白,传承诗歌文明,弘扬民族文化,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际交流,自1989年起,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决定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举办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节庆期间开展大型文艺演出、诗歌创作和朗诵比赛、国际友人吟诗会、经贸洽谈、旅游观光、李白研讨、群众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1992年,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被国家列为中国国际观光年百项旅游节庆活动之一。

1995年,吟诗节被安徽省政府确定为五大节庆活动之一。经过多年的积累,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形成了自己的活动特色,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

鉴于多年举办马鞍山中国国际吟诗节的成功经验和良好效果,2005年初,经国务院批准,第一届中国诗歌节在马鞍山市举办。

自2006年开始,在中国国际吟诗节的基础上,每年举办马鞍山李白诗歌节。

2013年起,在马鞍山李白诗歌节期间,马鞍山联合中国诗歌学会,每年举办全国诗歌大赛。

2017年马鞍山市诗人取得突破,获二等奖1名,优秀奖1名,为历届最好成绩。

鉴于马鞍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市对诗歌文化的高度重视、市民对诗歌活动的充分认可和热情参与,2014年,中国诗歌学会授予马鞍山市“中国诗歌之城”称号。“中国诗歌之城”现已成为马鞍山市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

2018年,马鞍山李白诗歌节进入到而立之年。

2019年,31岁的马鞍山李白诗歌节,向下一个30年再出发。

31年间,每到诗歌节,马鞍山名家荟萃,高朋满座,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家、诗人、学者来到这里,他们或赞叹城市之美,或称道文化底蕴,通过这种盛会相互交流,思想相互激荡,创作出更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将诗歌文化传承和发扬出去。31年的发展,市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学修养得到不断提升,马鞍山的城市文化内涵和品牌效应得到不断提升。31年的积累,让这座城市浸润在浓浓的诗意中,且行且长。

文化自觉 衍生出马鞍山的诗意氛围

古人曾以诗文结交益友,出使诸侯,以诗淳化风俗,维护人伦;君王多以诗取士用人,而天下诗友和平常百姓,也乐于以诗娱情。

深厚的诗歌文化氛围,极大激发了马鞍山普通市民的创作热情,“草根诗人”、“民间诗社”,在马鞍山随处可见。在多年的诗歌文化熏陶中,诗歌创作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如今,马鞍山拥有民间诗歌团体涵盖老、中、青三代,更是涌现出了诸如欧震等蜚声国内外的著名诗人。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每一场朗诵会、每一次以中国为主题的演出似乎都成了诗人欧震的“主场”。因为这些年,他创作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题材的诗歌作品,像《青春中国》、《美丽中国》、《诗意中国》、《月光下的中国》、《秋天里的中国》等等,并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这些诗可以说是以真挚的情怀从不同视角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爱与赞美。今年,他又出了新作《中国心》,写出了一颗跳动的中国心和对新中国热切的、深沉的、始终不渝的爱。

在这座城市里,诗歌不仅是一门可登庙堂之高的高雅艺术,也是普通市民都能信手拈来的民间艺术。马鞍山的民间诗歌爱好者也一直自发地组织创作和吟诵诗歌。

谈到现代诗社,在马鞍山不得不提在当地最负盛名的太白诗社,它既是当地的一个群众诗团,也是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社团。自1983年成立至今,它源源不断地吸纳草根诗人的加入,鼓舞一个又一个热爱诗歌的人,继续诗歌梦想。

农民工陈宗仓是几年前落户的“新马鞍山人”,他选择在马鞍山定居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诗歌”。陈宗仓说:“这里有诗歌节,有很多写诗、爱诗的人,走过许多地方,我实在是喜欢马鞍山。”陈宗仓老家在舒城,他年少时便爱读诗、写诗。之后外出打工,依然没有放弃写诗。后来有了网络,他便在网上发表诗作,渐渐的小有名气,成了“网红”草根诗人。陈宗仓说,“我写诗痴迷,以前不管走到哪,常常被人取笑‘你一个打工的,又没文化,写什么诗’‘你写诗能挣钱,能当饭吃吗’。来到马鞍山,我写诗能够被理解、被尊重,还认识了很多朋友,就像漂泊多年的人回到了家。”来到马鞍山不久,太白诗社邀请这位草根诗人加入,他也有机会受到专业的指导,有机会和更多的人交流。2017年,他还在市文化馆的推荐下,作为群众文化的代表参加央视节目录制,在央视的舞台上朗诵自己的诗。

同样通过写诗登上央视舞台的,还有一位“包子大妈”杨冬梅。2011年,下岗后的杨冬梅在马鞍山建中食品部打工卖包子,看到一块闲置的小黑板,就想着利用起来,写什么呢?就写自己创作的诗歌。“聊天、美食、家务等等,都是想记录的对象。”和最初写诗一样,杨冬梅坚持记录熟悉的人、书写身边的事。一位大妈、一个爱好、一本诗集、一段佳话,杨冬梅用“四个一”评述自己和诗歌的缘分。她喜欢现在的生活,也坦言,生活在处处有诗意的马鞍山,这让她更爱诗歌;因为对诗歌的重视,也让她更加喜欢自己所在的城市。

新闻推荐

安徽省将用四年时间建成应急广播体系

本报讯昨天,记者从省广播电视局了解到,安徽省将用4年时间,统筹利用现有广播电视资源,建设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与...

舒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舒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助贫困女生成才2019-09-20 11:48
猜你喜欢:
宣传健康促进知识2019-09-24 11:34
评论:(诗歌:住在一座名为马鞍山的城市 ■文/张莹)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