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 霍邱新闻 霍山新闻 金寨新闻 舒城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六安市 > 舒城新闻 > 正文

“好风凭借力” ——合肥工业“百亿奋进”的背后之五

来源:合肥晚报 2018-08-16 01:07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合肥工业“百亿奋进”的背后之五

○廉泉啤酒商标 ○芳草牙膏生产线 ○纺织工业部要求安徽针织厂选派技术人员出国培训的文件

工业之档

合肥工业经济实现从数十亿到百亿的跨越,除了“苦练内功”加强自身发展外,当时还有个举措是不得不称道的,那就是适当借助外力,利用“外援”和引进先进工业技术,加强工业发展。

与上海的再次“联姻”

在合肥工业经济发展的征程中,上海似乎是个绕不开的城市。不论是上世纪50年代内迁了50多家工业企业来肥,对合肥当时几乎一片空白的工业经济起到了“雪中送炭”和“雨后播种”的意义;还是2015年上海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中,提出上海未来最佳的合作对象是合肥,从而上演了一场新时代的上海合肥“双城记”。

而在这之间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合肥与上海还有一次鲜为人知的“联姻”,那就是当时合肥市开展的“学上海、学沿海、学先进”活动。档案记载,1985年,合肥市提出了“东延西扩、南靠北联”的方针,当好东部沿海和西部山区的“二传手”,利用东部的先进技术、雄厚资金和西部的丰富资源、广大市场,依靠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理论支持,发展工业产品,壮大合肥市的经济实力。

按照这一方针,当时合肥市一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以及重点产品纷纷引进上海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特别以纺织行业最为典型,因为合肥市纺织行业共有46个厂家,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较大。在上海市纺织工业局促成下,当时上海的先进经验在安纺一厂、安徽印染厂、安徽丝绸厂、安徽针织厂和合肥被单厂五个企业“开花结果”,大大增加了经济效益。到1985年,合肥纺织行业企业总产值达到3.8亿元,实现利税4988万元,这组数字就是最好的说明。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方针为合肥工业的“百亿奋进”打下了基石。

在这当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合肥人所熟悉的“廉泉啤酒”应算是“东延西扩、南靠北联”方针的产物了。上世纪80年代初,合肥开始筹建啤酒厂,并从沿海发达地区的青岛啤酒厂家学来了制作啤酒的技术,开始生产合肥人自己的啤酒,1982年,合肥啤酒厂正式建厂,其生产出来的廉泉啤酒开始走向市场。作为本土生产的啤酒,廉泉啤酒走向市场后,很快就受到了大众消费者的欢迎。那时候请客吃饭,“廉泉啤酒”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廉泉啤酒,全国第九。”“在包公的故乡——合肥,有一口古老的井,取名廉泉。相传,清廉之士饮了廉泉之水,甘甜爽口,明目清心。而今天的合肥有一座现代化的啤酒厂。该厂生产的廉泉啤酒清亮透明,酒香味纯……”伴随着这则耳熟能详的广告,合肥啤酒厂的廉泉啤酒畅销省内外,不仅在本市设了300多个散装啤酒销售点,在邻近市、县设了30多个代销处,还远销新疆、吉林、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自治区。

“横向联合”求发展

随着“东延西扩、南靠北联”方针的实行,合肥市开始推进横向经济联合,形成合理的经济网络。而且,随着联合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联合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初步形成了以企业联合为主体,地区联合、城乡联合、对外联系齐发展的格局。

合肥市档案局的相关资料显示,这种横向经济联合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首先是企业之间的联合不断发展。全市机械手表、自行车、橡胶、家电、服装、建筑、建材、饮食等行业203家企业,采取“引进来,扩出去”的办法,同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370个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项目达903项。联合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联合生产名牌产品,有的定点扩散产品零部件,有的进行技术转让、补偿贸易,有的联营经销,有的以各种生产要素互相入股联营。统计表明,当时合肥市企业组织或参加的包括阿里斯顿电冰箱工业集团、电热毯联合会、永久凤凰自行车集团和飞乐电声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体、企业群体共18个。

其次是生产与科研之间的联合正在加强。当时合肥市有60多家企业与59个科研单位结成科研联合体,联合合作项目319项,聘请技术顾问400多人,进行技术咨询2000多项。

还有就是地区之间的联合逐步扩大。例如,与周边的舒城等七县组成合肥物资经济区,实行物资跨地区直供;与六安、巢湖、滁县三地市组成皖中经济区协调会;参加了苏皖赣16个城市成立的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与黑龙江、云南、福建、河南和京津沪等地区达成联合协议104项;积极开展与外资联合兴办企业,如中美合资企业合肥舒尔曼化学日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一半返销美国,创利税90多万元。

引进国外技术好借力

在不少合肥人的脑海中,应该还留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合肥洗衣机厂与日本三洋合作生产洗衣机的记忆;特别是合肥电冰箱厂“美菱—阿里斯顿双门冰箱”的广告更是让人记忆犹新。中国企业的产品为何有一个带“洋文”的名字呢?这就是合肥市当时推出的另一项发展工业经济的措施——引进国外先进的工业技术。

档案记载,早在1980年合肥市就成立了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开始尝试引进外国先进工业技术,而到了1984年形成了一个技术改造的热潮。例如,前面提到的合肥洗衣机厂,在1984年就引进日本三洋公司洗衣机生产技术和主要生产设备、模具,生产具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大波轮、新水流半自动双桶洗衣机,深受消费者欢迎。为提高产品质量,合肥日化总厂在1984年从瑞士弗利玛公司购进一台真空制膏组合设备,新设备集拌膏、碾磨、脱气三道工序为一体,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接着又从意大利引进了一套先进的软管生产线,使企业的生产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技术设备“引进—消化—创新—出口—再引进”的良性循环。正因为这些新设备新技术“如虎添翼”,1984年合肥日化总厂的利税就突破了1000万元,成为“千万富翁”的大户,1985年则达到了1623.3万元。

在合肥市档案局,就珍藏着几份不一样的档案资料。从这些档案中,我们大致能管窥出当时合肥市引进外国先进工业技术的情况。“……为了改变我厂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状況,经过周密的调查和考察,厂部果断地作出了引进喷水织机的决定。该项工程总投资1477万元,其中使用外汇324万美元,投产后每年可生产合纤绸缎450万米,可增产值1500万元。这样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在我厂和市纺织行业还是第一次。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质量并确保引进工作顺利有序,我们成立了一线会战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通力合作,使整个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是安徽丝绸厂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相关文件。

1986年的一份《安徽针织厂关于引进门富士热定型机安装调试情况汇报》的文件中,则这样写道,“市纺织工业公司:省信托投资公司代表安徽针织厂于1984年12月5日在合肥与西德门富士公司签订了从该公司引进一台树脂热定型机的合同,该机在1985年9月29日到达上海,10月19日由上海运抵合肥。11月3日—10日开箱商检,1986年元月17日开始安装,3月7日进行首次运行,至3月26日共进行了七次48小时试车。3月27日与安装技师桑脱先生签了安装及调试协议书……”而更有一份原纺织工业部的文件显示,为学习德国的先进技术,纺织工业部要求安徽针织厂选派技术人员出国学习培训……数据表明,1984年至1991年间,合肥市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293项,全市80%的较大企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技术改造,形成美菱、芳草等一批国内国际知名品牌。

“好风凭借力,助力工业强。” 正是通过“东延西扩、南靠北联”、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等方法,才使得合肥工业经济勇登“百亿”高峰。

新闻推荐

六安市领导赴舒城县调研河长制工作

本报讯(记者张瑞)8月8日上午,副市长、丰乐河市级河长孙军赴舒城县开展河长制调研。孙军一行先后来到舒城县柏林乡...

舒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舒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好风凭借力” ——合肥工业“百亿奋进”的背后之五)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