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 霍邱新闻 霍山新闻 金寨新闻 舒城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六安市 > 舒城新闻 > 正文

观七门堰怀古

来源:江淮时报 2013-06-14 09:37   https://www.yybnet.net/

暮春时节,我参观了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舒城县七门堰。暖暖的春风吹拂着山边的树木花草,淡淡的夕阳斜照在不同的水利设施上,清清的杭埠河水流进堰口向干渠输水,谁能想到它已稳稳当当地为下游造福了二千多年。

遗憾的是,后人为纪念七门堰创始人刘信、刘馥、刘显的“三刘祠”已经倒塌,残存的只有一方山墙;汉白玉的刘信半身雕像,从原祠堂移至堰口;几间平房的管理所,锁门闭户。寂静的旷野,引起了我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精神的遐思。

舒城《光绪县志》引《舆地纪胜》“西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封伯兄子刘信为羹颉候,食邑于舒。 ”刘信“于七门岭下阻河筑堰,曰七门,开渠建闸,引河水东北,载之平陵,条分支贯,灌田八万余亩”。

在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官场惯例中,总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刘信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水利专家。这是因为他明白,到一个地方做官,就要为一方百姓造福。要造福,就要解决百姓最关心、最迫切、最期盼的问题。他上任不久,就跑遍了舒城的山山水水,了解社情民意。在走访中,深刻地认识到,舒城中部和东部百姓最大的困扰是旱涝。于是他就果敢地决定,修七门堰,解决中部易旱,减轻东部易涝。

当时,封建王朝对地方水利建设没有投资,地方没有财力,全靠动员百姓捐款、捐物和出力。刘信从勘察设计到具体施工,从动员百姓到工地管理,无不亲自过问,狠抓落实。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凿通了数道山脉,疏浚了数条河道,劈开了数个丘陵,填高了数处洼地,完成了舒城史无前例的改天换地、叱咤风云的水利工程。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灌溉面积仍有12.4万亩,1967年未与杭北干渠沟通合并为杭埠河灌区之前达19.04万亩。

二千多年来,没有哪位龙舒人计算过七门堰流进多少清泉,灌溉多少农田,解决多少人畜用水,但大家都异口同声地惊叹七门堰水的效应——兼容并蓄,八方集臻,融合发散。这方水孕育出来的人,其性格如水——和谐闲适、自信、奋进,不顽固、不排外、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它的精神,为龙舒大地造就出灿若星河的人才梯队。在岁月更迭与历史演变中,简直就是才彦辈出,有西汉教育家、蜀郡守、完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文翁,三国东吴大都督周瑜,“宋画第一”李公麟,元明时期祖孙进士、父子尚书秦风、秦文缓和秦民悦,近代抗日名将孙立人,我党“情报三杰”之一胡底,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等科学家十多人。

七门堰精神所蕴积和辐散的勇气、智慧、力量与信念,决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格外厚赐与超常造化。质言之,它更是对后人的亘久陶冶与无限激励。我站立古堰口上,目视离此不远的龙河口水库巨型大坝,回想起当时建水库时干群的豪言壮语。二千多年前刘信敢劈山修堰,今天我们为什么不敢垒坝造湖?西汉文翁都能效仿刘信,我们为什么不去传承?后代人应比前代人干得更好,青年人应该胜过老头子。龙舒人就是以超强的勇毅和过人的睿智,在“三年困难”(1959年至1961年)时期,依靠全县人民的力量 (国家适当支援),自力更生、土法上马,修建了蓄水七亿多立方米的龙河口水库(现称万佛湖),完成了举世瞩目的集防洪、灌溉、发电、养殖、旅游开发为一体的工程,使舒城、庐江、六安(金安区)三个县的150多万农田受益。

这不正是七门堰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这不正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新闻推荐

舒城县政协召开专题通报协商会

本报讯 近日,舒城县政协主席孙燕主持召开专题通报协商会,邀请县纪委监察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负责人到会通报有关工作情况。会议分别听取了舒城县纪委监察局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情况的...

舒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舒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聚焦美好乡村2013-08-06 09:32
评论:(观七门堰怀古)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