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传军
进入初秋时节,裕安区江家店镇芝麻地村牛羊成群,稻浪翻滚,乡村到处呈现一派丰收喜人的景象。8月30日一早,记者驱车来到该村进行驻村蹲点采访,切身感受到当前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激情迸发的芝麻地村广大贫困群众斗志昂扬战脱贫、想脱贫的信心和决心,从过去“等靠要”到现在“我要富”的思想转变。他们正沿着“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方向砥砺奋进,产业扶贫陆续在全村开花结果,小康的梦想正在这里“圆梦”。
脱贫的“志气”越来越高
“再过一段时间水稻就要开镰了,今年我家脱贫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看着丰收在望的金色稻浪,芝麻地村现年60多岁的贫困户周丰敏一脸的笑容,他掰着手指头算起账。今年在政府的产业扶持和激励下,他家仅13亩水稻一项收入就能达到2.5万元,12只“扶贫羊”收入7000多元,再加上自己在家门口养牛厂打零工,全家今年总收入会超过5万元。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成厚介绍,周丰敏是村里典型的因病致病贫困户,全家6口人中3人残疾,过去家庭生活来源主要靠政府政策救济,生活也是过一天算一天。而在扶贫工作队和镇村两级干部的思想动员下,周丰敏脱贫的“志气”越来越足。他认为尽管家里残疾人多、负担重,但只要通过劳动和产业扶持,同样能够脱贫。
芝麻地村是江家店镇4个贫困村之一,也是传统的丘岗农业村,全村现有64户187名贫困人口,其中一部分贫困户因病因学致贫,还有一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被动脱贫。一位村干部如是说,有的贫困户,你让他维护村道卫生得些补助,他说要照顾家、没时间;你让他搞些家禽养殖告诉他免费提供雏苗出栏可回收,他说不懂技术怕麻烦没精力管。其实,这些贫困户就是啥活都不想干。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只有从精神上扶起脱贫志向,才能保证***政策不养懒汉,才能帮助他们走出贫困。采访中,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陈如邦感慨地说,在实施***精准脱贫中,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物资等,为贫困群众“输血”,解决迫切的生产生活之需,增加获得感,而且更要注重有针对性地“扶志”与“扶智”,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六安职业技术学院除了为村里贫困人口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外,还明确表态对村里贫困家庭的孩子在报考该学院时,免除所有学杂费用。
上访专业户的“蜕变”
芝麻地村上旦组60多岁的贫困户王克玉,过去在村里整天无所事事,平时一遇到不顺心或不满意的事,就向村干部“找茬”和到镇里上访,是七里八乡有名的上访专业户。
今年春季,驻村扶贫工作队在走访贫困户中,针对王克玉致贫的现状,主动与老王结成帮扶对子。“你身体等各方面条件不比其他人差,搞点养殖是可以的,怎么可能挣不到钱?”陈如邦反复激励他,并积极帮王克玉协调申请产业项目扶持资金4800元,帮他从附近的裕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购买了12只羊羔,特别在养殖防疫、出栏销售等方面提供一系列服务保障,驻村干部还帮王克玉定期联系技术人员上门搞好养羊服务,彻底解决了王克玉的后顾之忧。 (下转二版)
新闻推荐
六安市裕安区江家店镇林寨村方正红家庭,喜获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省妇联和省文明办联合表彰的安徽省“最美家庭”荣誉称号。方正红妻子徐四新七年照顾因车祸成植物人的继子方祖俊,在她的精心...
六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六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