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王逸群
“你家的田我帮你种,种子化肥我来出,收益归你! ”清明节前夕,在贫困户周厚琴家,有着40年党龄的村民组长王恒付开门见山地说。
“哪有这样的好事,你不是骗俺吧?”周厚琴皱着眉头,眼里满是疑惑。
两个月过去了,看着地里4亩稻子竟真的冒了青绿,这个丈夫不能干重活、自己在镇上带娃上学的农家妇女心里喜滋滋的。 “党员和俺们贫困户结对子,真的干了实事哩! ”5月24日中午,在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史祠村村部,周厚琴激动地说。
周厚琴口中的“党员结对”活动,是2016年底三十铺镇推进扶贫工作中探索出的新模式。 “为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我们选择动员了一批党员与建档立卡户结对帮扶,通过设立‘党员联帮户\’推动***的有效落实。 ”该镇镇长项阳坦言,《建立抓党建促脱贫党员联帮机制实施方案》印发之初,他们心里也直打鼓:“党员究竟愿不愿意帮扶,效果好不好? ”
“我们村‘两委\’经过讨论,决定在村里率先尝试该项制度。”史祠村书记汪国莲介绍,该村共有3100人,其中党员9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今年初,该村出台了党员结对帮扶的工作意见,按照自觉自愿、党员和贫困户双向选择的原则,就亲就近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
为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该村还制定了奖励措施。“党员每为贫困户做一件好事,我们就给加20分、贴一颗星,上不封顶。”汪国莲说,他们还严格执行按季度考评、按年度表彰的规定,“年底我们将对优秀党员进行精神和物质双重奖励。 ”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制度刚一推出,全村党员“都来了劲”:30岁的年轻党员蒋永权主动对接卫山村民组贫困户吴传好,即便在外打工,他心里也惦记着自己联帮的贫困户。“五一劳动节的时候,他回不来,还让家里人给我送东西。”吴传好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眼里泛起泪花;五保老人汪国点身患重病生活困难,村民兵营长王永福主动挑起帮扶的“担子”,除了逢年过节送米送油,甚至连老人几次住院也无偿陪护……
“这样感人的例子太多了! ”项阳觉得,此次结对帮扶,让这些普通农民党员不仅找到了为民服务的“抓手”,也更加认可镇村工作。 “以前他们总觉得镇村干部天天忙扶贫是瞎忙活,现在亲身体验了,对扶贫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 ”
据介绍,在“党员联帮户”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基础上,该镇还在产业扶贫上狠下功夫。在黄大塘村,依托3000多亩土地流转吸引来的大户,该村已经构建了“贫困户+企业”的扶贫新格局。
5月24日下午,绿都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的百亩葡萄大棚里,60岁的村民杨清芝正忙着给葡萄修剪枝丫。 “是企业帮扶让我脱了贫! ”她说,从2012年开始,绿都公司集中流转了全村2000多亩土地,让她成了产业工人。 “最近村里还在帮我们申请小额扶贫贷款,然后用贷款入股公司,给我们分红。”杨清芝算了笔账,一系列扶贫举措加起来,她每年能增收15000多元。
“我们统计发现,已经累计带动周边村庄贫困户就业97户。 ”在该公司负责人涂成荣看来,产业扶贫的最终目的,是让贫困户改变过去“伸手要钱”的观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今年又出台一个新的激励政策:“对工作状态积极的贫困户,增发30%奖金! ”
此外,该镇还积极探索村集体增收的新途径。在胡大楼村,4月底刚被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派驻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宣岩松,正琢磨着为村集体的产业提质增效。经过近一个月的调研,他已经理清思路:“镇上给我们发了800只鹅,村里准备办个养殖场,再建设50亩蔬菜大棚。 ”
“通过党员结对和产业扶贫等多种手段,近一年全镇已累计脱贫393户,人均增收2000元。 ”镇党委委员、分管扶贫工作的李长友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在镇里设立就业扶贫服务中心,通过对接企业的方式,让更多贫困劳动力成为产业工人,实现脱贫增收。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15日下午,六安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委员们围绕“打造红色旅游精品”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韩军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孙军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协商,市政协主席付新安参加会议。六安是...
六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六安这个家。